“浮云自去来”出自宋代苏辙的《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yún zì qù lá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浮云自去来”全诗: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
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
建德馆龙眠渌净中,微吟作云雨。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风主。
墨禅堂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
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
华岩堂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画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
云芗阁清溪便种稻,秋晚连云熟。
不待见新春,西风芗自足。
发真坞山开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游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芗茅馆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
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璎珞岩泉流逢石缺,脉散成宝网。
水作璎珞看,山是如来想。
栖云室石室空无主,浮云自去来。
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
秘全庵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
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延华洞共恨春不长,逡巡就摇落。
一见洞中天,真知世间恶。
澄元谷石门日不下,潭镜月长临。
细细溪风渡,相看识此心。
雨花岩岩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堕。
忽下幽人前,知子观空坐。
泠泠谷层崖落飞泉,微风泛乔木。
坐遣谷中人,家家有琴筑。
玉龙峡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
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
观音岩倚岩开翠屏,临潭置苔石。
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
垂云沜未见垂云沜,其如归兴何。
路穷双足热,为我洗盘陀。
胜金岩置马步岩间,岩前得平地。
肴蔬取行簏,粗饱有遗味。
宝华岩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
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陈彭漈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鹊源溪深龟鱼骄,石瘦椿楠劲。
借子木兰船,宽我芒鞋病。
〈四诗皆记伯时所画。
〉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从建德馆到慕容垂说沜,记录的16处,自西向东经过几里,岩岬隐现,泉水的源头相连接,山行走的路尽在这。
道路南溪山,清深秀对峙,可以游览的有四个:说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涤、喜鹊源。
以其不可业绩表现,所以特别放在后面。
子瞻已经为他记,又属于辙赋小诗,共有二十章,以继摩诘外框川的乌云。
建德馆龙睡渌净中,微吟作云雨。
隐士建德居,知道是清风主。
墨佛堂这心开始不住,每次与物都在。
怎么一块墨,舒卷化山川。
华岩堂佛口如碧波翻,从来没有一个正定。
画了正定看,在什么是佛性。
说祭品阁清溪就种植水稻,秋季晚连云成熟。
没有见到新春,西风祭品从脚。
发真坞山开稍有路,水放也成为河流。
游人得到所息,真心意才淡淡地。
祭品茅馆山居少华丽,拉结净茅草屋。
这里不受灰尘,隐士也洗澡。
璎珞岩泉水逢石缺,脉散成宝网。
水作璎珞看,山是这样来想。
栖云室石室空空的没有主,浮云从去年以来。
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
秘全庵社会自破碎,全理从来没有违背。
溪山也有什么,永远觉得平时不是。
延华洞共同怨恨春不长,徘徊在凋零。
一看见洞中天,真知道世间邪恶。
澄元谷石门天不下,潭镜月长临。
细细溪风渡,认识到这一点看。
雨花岩岩花不可攀登,翔蕊很久没有堕落。
忽然下隐士前,知道你看空座位。
冷冷谷层崖落瀑布,微风泛乔木。
坐派谷中的人,家家有琴筑。
玉龙峡谷白龙潭白天喝,长长的尾巴挂在石壁。
隐士想往下看,降雹天气相射。
观音岩背靠岩开翠屏,来到潭置苔藓石。
有所却没有人,你的心能不能。
垂说沜未见垂云沜,他像回到兴办。
归路双足热,为我洗盘陀。
胜金岩设置马步岩之间,洞前有平地。
菜蔬菜取行箱,粗饱有遗味。
宝华岩团团宝华岩,重重树荫珍贵树木。
回来得商,试着卖溪流边绿。
陈述彭涤苍壁建立精铁,县泉泻天绅士。
山去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鹊源溪深龟鱼骄傲,石瘦椿楠强劲。
借子木兰船,宽恕我草鞋病。
〈四诗都记值时所画。
〉
tí lǐ gōng lín shān zhuāng tú bìng xù
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
bó shí zuò lóng mián shān zhuāng tú, yóu jiàn dé guǎn zhì chuí yún pàn, zhù lù zhě shí liù chù, zì xī ér dōng fán shù lǐ, yán è yǐn jiàn, quán yuán xiāng shǔ, shān xíng zhě lù qióng yú cǐ.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
dào nán xī shān, qīng shēn xiù zhì, kě yóu zhě yǒu sì: yuē shèng jīn yán bǎo huá yán chén péng jì què yuán.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
yǐ qí bù kě xù jiàn yě, gù tè zhe yú hòu.
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
zi zhān jì wèi zhī jì, yòu shǔ zhé fù xiǎo shī, fán èr shí zhāng, yǐ jì mó jí wǎng chuān zhī zuò yún.
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
jiàn dé guǎn lóng mián lù jìng zhōng, wēi yín zuò yún yǔ.
建德馆龙眠渌净中,微吟作云雨。
yōu rén jiàn dé jū, zhī shì qīng fēng zhǔ.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风主。
mò chán táng cǐ xīn chū wú zhù, měi yǔ wù jiē chán.
墨禅堂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
rú hé yī wán mò, shū juàn huà shān chuān.
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
huá yán táng fú kǒu rú lán fān, chū wú yī zhèng dìng.
华岩堂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huà zuò zhèng dìng kàn, yú hé shì fó xìng.
画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
yún xiāng gé qīng xī biàn zhǒng dào, qiū wǎn lián yún shú.
云芗阁清溪便种稻,秋晚连云熟。
bù dài jiàn xīn chūn, xī fēng xiāng zì zú.
不待见新春,西风芗自足。
fā zhēn wù shān kāi shāo yǒu lù, shuǐ fàng yì chéng chuān.
发真坞山开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yóu rén dé suǒ xī, zhēn yì fāng dàn rán.
游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xiāng máo guǎn shān jū shǎo huá lì, qiān máo jié jìng wū.
芗茅馆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
cǐ jiān bù shòu chén, yōu rén yì xīn mù.
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yīng luò yán quán liú féng shí quē, mài sàn chéng bǎo wǎng.
璎珞岩泉流逢石缺,脉散成宝网。
shuǐ zuò yīng luò kàn, shān shì rú lái xiǎng.
水作璎珞看,山是如来想。
qī yún shì shí shì kōng wú zhǔ, fú yún zì qù lái.
栖云室石室空无主,浮云自去来。
rén jiān chūn yǔ zú, guī yì dài fēng léi.
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
mì quán ān shì dào zì pò suì, quán lǐ wèi cháng wéi.
秘全庵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
xī shān yì hé yǒu, yǒng jué píng rì fēi.
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yán huá dòng gòng hèn chūn bù zhǎng, qūn xún jiù yáo luò.
延华洞共恨春不长,逡巡就摇落。
yī jiàn dòng zhōng tiān, zhēn zhī shì jiān è.
一见洞中天,真知世间恶。
chéng yuán gǔ shí mén rì bù xià, tán jìng yuè zhǎng lín.
澄元谷石门日不下,潭镜月长临。
xì xì xī fēng dù, xiāng kàn shí cǐ xīn.
细细溪风渡,相看识此心。
yǔ huā yán yán huā bù kě pān, xiáng ruǐ jiǔ wèi duò.
雨花岩岩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堕。
hū xià yōu rén qián, zhī zi guān kōng zuò.
忽下幽人前,知子观空坐。
líng líng gǔ céng yá luò fēi quán, wēi fēng fàn qiáo mù.
泠泠谷层崖落飞泉,微风泛乔木。
zuò qiǎn gǔ zhōng rén, jiā jiā yǒu qín zhù.
坐遣谷中人,家家有琴筑。
yù lóng xiá bái lóng zhòu yǐn tán, xiū wěi guà shí bì.
玉龙峡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
yōu rén yù xià kàn, yǔ báo qíng xiāng shè.
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
guān yīn yán yǐ yán kāi cuì píng, lín tán zhì tái shí.
观音岩倚岩开翠屏,临潭置苔石。
yǒu suǒ dú wú rén, jūn xīn dé wèi dé.
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
chuí yún pàn wèi jiàn chuí yún pàn, qí rú guī xìng hé.
垂云沜未见垂云沜,其如归兴何。
lù qióng shuāng zú rè, wèi wǒ xǐ pán tuó.
路穷双足热,为我洗盘陀。
shèng jīn yán zhì mǎ bù yán jiān, yán qián dé píng dì.
胜金岩置马步岩间,岩前得平地。
yáo shū qǔ xíng lù, cū bǎo yǒu yí wèi.
肴蔬取行簏,粗饱有遗味。
bǎo huá yán tuán tuán bǎo huá yán, chóng chóng yīn zhēn mù.
宝华岩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
guī lái de shāng dǐng, shì yù xī biān lǜ.
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chén péng jì cāng bì lì jīng tiě, xiàn quán xiè tiān shēn.
陈彭漈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
shān xíng jiàn yǐ jiǔ, zhǐ yǔ wèi lái rén.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què yuán xī shēn guī yú jiāo, shí shòu chūn nán jìn.
鹊源溪深龟鱼骄,石瘦椿楠劲。
jiè zi mù lán chuán, kuān wǒ máng xié bìng.
借子木兰船,宽我芒鞋病。
sì shī jiē jì bó shí suǒ huà.
〈四诗皆记伯时所画。
〉
拼音:fú yún zì qù lá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人物主要活动年谱:
嘉祐六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会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
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贬谪筠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
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
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古文写作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回河争论
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一月张问“请于南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解北京向下水患”,回河东流之议复起。大臣文彦博、安焘、吕大防、王岩叟、王觌和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都力主回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苏辙、曾肇、赵瞻、范百禄、王存、胡宗愈等则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元祐三年六月皇帝下诏称:“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
苏辙面对回河加速之势,连上三疏,极力反对,大意谓:“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聚梢桩等物三十余万。方河朔灾伤困弊,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纵使两河并行,未免各立堤防,其费又倍矣。”在疏中他又针对北流致“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河徙无常,万一自契丹界入海,边防失备”等三说进行了反驳,极力主张停止回河之役。元祐四年正月,朝廷下诏停止回河及修减水河;七月,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都水监仍坚主东流或“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
八月,苏辙再次上疏称:“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盖每岁常事。而李伟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以分水为名,欲发回河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河事一兴,求无不可,况大臣以其符合己说而乐闻乎?”“臣愿急命有司,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纾北京朝夕之忧。故道堤防坏决者,第略加修葺,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进约等事,一切毋得兴功,俟河势稍定然后议。”元祐五年二月、九月,苏辙又两次进言谏阻东流,并要求“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甚至以“修河司若不罢,李伟若不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之辞相警告。但以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祐七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投之远方”,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引文见《宋史·河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