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卧虚斋思无已”出自唐代高适的《初至封丘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wò xū zhāi sī wú y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独卧虚斋思无已”全诗: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初至封丘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描绘了一个宦游子初次到达封丘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可怜薄暮宦游子,
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百里不得归,
到官数日秋风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宦游子的视角,描绘了他初次到达封丘的情景。诗人用“可怜”来形容宦游子,暗示他在外漂泊的辛苦和孤独。诗人描述了宦游子在薄暮时分独自躺在虚斋中,思绪万千,心中无尽的思念和忧虑。宦游子离开家乡已经百里之遥,却无法回家团聚。他到达官府已经数日,秋风开始吹起,这也让他感到更加孤寂和无助。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宦游子的心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宦游子在外漂泊,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忧虑。诗人通过描绘宦游子的孤独和无助,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宦游子的心境和情感,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感动。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词既有情感的表达,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hū zhì fēng qiū zuò
初至封丘作
kě lián bó mù huàn yóu zǐ, dú wò xū zhāi sī wú yǐ.
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
qù jiā bǎi lǐ bù dé guī, dào guān shù rì qiū fēng qǐ.
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拼音:dú wò xū zhāi sī wú yǐ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仄韵) 上声四纸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