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稍醒醒”出自唐代齐己的《新秋病中枕上闻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ěn shàng shāo xǐng xǐ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枕上稍醒醒”全诗: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
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
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
寻应同蜕壳,重饮露华清。
新秋病中枕上闻蝉,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为:在秋天的夜晚病中,躺在床上稍微清醒了一下,突然听到了蝉鸣一声。此时我才明白生命并不会停止,昨天的生命就是今天的前世。我更想靠近窗边聆听,却难以起身。寻找应该与蝉一样蜕变换壳,再次饮露水,洗净心灵。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借助蝉声的感悟。诗人用枕上稍醒的状态来表达人们在平静的夜晚通过蝉鸣,感悟到生命的延续和循环。诗人将自己的病状与生命的轮回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的探问和思考。诗人希望能够靠近窗边,继续聆听蝉声,但因病弱无法起身。他希望自己能像蝉一样蜕变,洗净过去的污垢,迎接新的生命。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诗人在病中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蝉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轮回,诗人通过蝉声的启示,深思生命的意义和存在。诗词充满了哲理的意味,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坚持和积极的态度。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融入蝉声的引导,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循环,表达了对生命的追问与热爱。诗词并不复杂,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xīn qiū bìng zhōng zhěn shàng wén chán
新秋病中枕上闻蝉
zhěn shàng shāo xǐng xǐng, hū wén chán yī shēng.
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
cǐ shí zhī bù sǐ, zuó rì jí qián shēng.
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
gèng yù lín chuāng tīng, yóu nán cè zhàng xíng.
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
xún yīng tóng tuì qiào, zhòng yǐn lù huá qīng.
寻应同蜕壳,重饮露华清。
拼音:zhěn shàng shāo xǐng xǐng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