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哀哉逢百罹”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哀哉逢百罹”出自宋代赵蕃的《谒孺子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āi zāi féng bǎi l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哀哉逢百罹”全诗

《谒孺子祠》

哀哉逢百罹

务创西都弊,宁知此一时。
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
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
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


赏析


《谒孺子祠》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务创西都弊,
宁知此一时。
忠邪争愤嫉,
基业竟陵迟。
岂曰忘五就,
哀哉逢百罹。
严陵亦同趣,
始盛及终衰。

诗词的诗意是在描述一个衰败的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曲折。诗人以"务创西都弊"的开篇,抒发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之情。接着,他表达了对于人生沉浮的疑问,暗示了人们对于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两句"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揭示了社会上忠诚与背叛、争斗与嫉妒的激烈对立,以及个人奋斗事业的不顺遂,暗示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困境。

之后的两句"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表达了对于人们忘记过去历史、忽视前人智慧的不满和悲伤。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揭示了一个人即便有才华和抱负,也难免受到百般困扰和挫折的命运。

最后两句"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以严陵作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在命运中同样面临兴盛和衰落的命运。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于历史和命运的无常和无奈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深切感受。诗人以凄凉的笔调,展示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力,表达了对于社会风气和人生困境的忧虑和痛惜。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思,反映了人类对于命运和历史的永恒关切。

“哀哉逢百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è rú zǐ cí
谒孺子祠

wù chuàng xī dōu bì, níng zhī cǐ yī shí.
务创西都弊,宁知此一时。
zhōng xié zhēng fèn jí, jī yè jìng líng chí.
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
qǐ yuē wàng wǔ jiù, āi zāi féng bǎi lí.
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
yán líng yì tóng qù, shǐ shèng jí zhōng shuāi.
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

“哀哉逢百罹”平仄韵脚


拼音:āi zāi féng bǎi l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