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阛阓巧拘囚”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阛阓巧拘囚”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 huì qiǎo jū qiú,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阛阓巧拘囚”全诗

《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

阛阓巧拘囚

山川足清旷,阛阓巧拘囚
安得纤阿御,同为穆满游。
遥知因涣汗,远出散幽忧。
原隰繁分绣,村墟尽小侯。
春深秦树绿,野阔渭河流。
四顾神萧瑟,前探意涨浮。
胜观殊未已,往足讵能收。
下坂如浮舸,登崖剧上楼。
强行腰伛偻,困坐气嘘咻。
鸟语林峦静,花明涧谷幽。
濯溪惊野老,伐路骇他州。
中散探深去,文渊到处留。
听琴峰下寺,弄石水中洲。
溪冷泉冰脚,山高雾绕头。
石潭清照骨,瀑水溅成钩。
仙庙鸣钟磬,神官秉钺刘。
养生闻帝女,服气绝彭仇。
故宅犹传尹,先师不喜丘。
居人那识道,过客谩停驺。
岩谷诚深绝,神仙信有不。
云居无几杖,霞佩弃镌锼。
豹隐连山雾,龙潜百尺湫。
门开谁与叩,桃熟浪传偷。
绀发清无比,方瞳凛不侔。
会须林下见,乞取寿年修。
拔去和鸡犬,相随若旆旒。
乘风遗褭,长啸贱笙篌。
従骑衣皆羽,前驱鬣尽蚪。
安能牵两足,暂得快双眸。
自昔辞乡树,南行上楚舟。
万江穷地脉,三峡束天沟。
云暗酆都晚,波吹木枥秋。
寻溪缘窈窕,入洞听飕飗。
空寺收黄栗,荒祠画伏彪。
登临虽永日,行迈肯停辀。
蓄缩今何事,攀跻昔已悠。
魏京饶士女,春服聚蜉蝣。
雷动车争陌,花摇树系鞦。
游人纷荡漾,野鸟自嘤呦。
平日曾经洛,闲居愿卜缑。
空言真比梦,久渴渐成愁。
早退尝相约,辞嚣痛自搂。
爱山心劫劫,従宦兴油油。
海宇都无碍,山林尽可投。
愿为云上鹄,莫作盎中鯈。
适性行随足,谋生富给喉。
今游虽不与,后会岂无由。
昼出同穿履,宵眠共覆裘。
弟兄真欲尔,朋好定谁俦。
试写长篇调,何人肯见酬。


赏析


山川足清旷,市场店铺巧拘禁。
怎能纤阿御,同为穆满游。
遥知于是涣汗,远从散幽禁忧愁。
原隰多分刺绣,村墟尽小侯。
春深秦树绿,野宽渭河水。
四看神冷落,前探意涨浮。
胜观不同不止,去你能收。
下斜坡如浮船,登上山崖剧上楼。
强行腰驼背,被困在气嘘咻。
鸟语林峦静,花第二涧谷幽。
洗溪惊村民,讨伐路害怕其他州。
中散探深去,文深到处留下。
听琴峰下寺,弄石水中洲。
溪冷泉冰脚,高山云雾绕头。
石潭清照骨,瀑布溅成钩。
仙庙叫钟磬,神官钺刘。
养生听说皇帝的女儿,服气绝彭报仇。
故居还传?,老师不喜欢我。
居民那认识道,过客谩停止骑士。
山谷深深地隔绝,神仙信有不。
说没过几杖,霞佩带放弃刻皱。
豹隐山雾,龙潜百尺揪。
门开与谁敲,桃子熟浪传偷。
田甜发清无比,当瞳凛然不相等。
会需要林下出现,求取寿年修。
拔除狗和鸡,跟着如果旗旒。
乘风遣裹,长啸贱笙篌。
跟着骑衣服都羽,前锋鬃毛尽蚌。
怎么能牵着两只脚,一双眼睛暂时得到快乐。
往昔辞乡树,往南走上楚国船。
万江穷地脉,三峡一天沟。
说暗丰都晚,波吹木柜秋季。
不久溪水沿着窈窕,进洞听飕呼。
空寺收黄发抖,荒祠画被李彪。
登临虽然整天,行经肯停止轴。
收缩现在什么事,攀登过去已经永远。
北魏京饶男女,春天的衣服聚集蜉蝣。
迅雷车争陌,花摇树在秋天。
游人纷纷荡漾,从动物呦野鸟。
平时曾经过洛,闲居愿意选择猴。
空谈真梦见,久渴渐成愁。
早些退曾相约,言辞嚣疼痛从楼。
爱山心被劫持,听从宦官兴油油。
天下都无障碍,山桃花林的尽头可以投。
愿为云上天鹅,不要做罐中樊鯈。
适性行为随你,谋生富裕喉。
现在游虽然和,以后会怎么没有理由。
白天出来同穿鞋子,晚上睡在一起覆盖大衣。
兄弟真想你,朋友定谁相比。
试写长篇调,什么人肯见二。

“阛阓巧拘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jiǎn jiàng zhū xiàn qiú tú shì bì dēng lǎn
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

shān chuān zú qīng kuàng, huán huì qiǎo jū qiú.
山川足清旷,阛阓巧拘囚。
ān dé xiān ā yù, tóng wèi mù mǎn yóu.
安得纤阿御,同为穆满游。
yáo zhī yīn huàn hàn, yuǎn chū sàn yōu yōu.
遥知因涣汗,远出散幽忧。
yuán xí fán fēn xiù, cūn xū jǐn xiǎo hòu.
原隰繁分绣,村墟尽小侯。
chūn shēn qín shù lǜ, yě kuò wèi hé liú.
春深秦树绿,野阔渭河流。
sì gù shén xiāo sè, qián tàn yì zhǎng fú.
四顾神萧瑟,前探意涨浮。
shèng guān shū wèi yǐ, wǎng zú jù néng shōu.
胜观殊未已,往足讵能收。
xià bǎn rú fú gě, dēng yá jù shàng lóu.
下坂如浮舸,登崖剧上楼。
qiáng xíng yāo yǔ lǚ, kùn zuò qì xū xiū.
强行腰伛偻,困坐气嘘咻。
niǎo yǔ lín luán jìng, huā míng jiàn gǔ yōu.
鸟语林峦静,花明涧谷幽。
zhuó xī jīng yě lǎo, fá lù hài tā zhōu.
濯溪惊野老,伐路骇他州。
zhōng sàn tàn shēn qù, wén yuān dào chù liú.
中散探深去,文渊到处留。
tīng qín fēng xià sì, nòng shí shuǐ zhōng zhōu.
听琴峰下寺,弄石水中洲。
xī lěng quán bīng jiǎo, shān gāo wù rào tóu.
溪冷泉冰脚,山高雾绕头。
shí tán qīng zhào gǔ, pù shuǐ jiàn chéng gōu.
石潭清照骨,瀑水溅成钩。
xiān miào míng zhōng qìng, shén guān bǐng yuè liú.
仙庙鸣钟磬,神官秉钺刘。
yǎng shēng wén dì nǚ, fú qì jué péng chóu.
养生闻帝女,服气绝彭仇。
gù zhái yóu chuán yǐn, xiān shī bù xǐ qiū.
故宅犹传尹,先师不喜丘。
jū rén nà shí dào, guò kè mán tíng zōu.
居人那识道,过客谩停驺。
yán gǔ chéng shēn jué, shén xiān xìn yǒu bù.
岩谷诚深绝,神仙信有不。
yún jū wú jǐ zhàng, xiá pèi qì juān sōu.
云居无几杖,霞佩弃镌锼。
bào yǐn lián shān wù, lóng qián bǎi chǐ jiǎo.
豹隐连山雾,龙潜百尺湫。
mén kāi shuí yǔ kòu, táo shú làng chuán tōu.
门开谁与叩,桃熟浪传偷。
gàn fā qīng wú bǐ, fāng tóng lǐn bù móu.
绀发清无比,方瞳凛不侔。
huì xū lín xià jiàn, qǐ qǔ shòu nián xiū.
会须林下见,乞取寿年修。
bá qù hé jī quǎn, xiāng suí ruò pèi liú.
拔去和鸡犬,相随若旆旒。
chéng fēng yí niǎo, cháng xiào jiàn shēng hóu.
乘风遗褭,长啸贱笙篌。
cóng qí yī jiē yǔ, qián qū liè jǐn dǒu.
従骑衣皆羽,前驱鬣尽蚪。
ān néng qiān liǎng zú, zàn dé kuài shuāng móu.
安能牵两足,暂得快双眸。
zì xī cí xiāng shù, nán xíng shàng chǔ zhōu.
自昔辞乡树,南行上楚舟。
wàn jiāng qióng dì mài, sān xiá shù tiān gōu.
万江穷地脉,三峡束天沟。
yún àn fēng dōu wǎn, bō chuī mù lì qiū.
云暗酆都晚,波吹木枥秋。
xún xī yuán yǎo tiǎo, rù dòng tīng sōu liú.
寻溪缘窈窕,入洞听飕飗。
kōng sì shōu huáng lì, huāng cí huà fú biāo.
空寺收黄栗,荒祠画伏彪。
dēng lín suī yǒng rì, xíng mài kěn tíng zhōu.
登临虽永日,行迈肯停辀。
xù suō jīn hé shì, pān jī xī yǐ yōu.
蓄缩今何事,攀跻昔已悠。
wèi jīng ráo shì nǚ, chūn fú jù fú yóu.
魏京饶士女,春服聚蜉蝣。
léi dòng chē zhēng mò, huā yáo shù xì qiū.
雷动车争陌,花摇树系鞦。
yóu rén fēn dàng yàng, yě niǎo zì yīng yōu.
游人纷荡漾,野鸟自嘤呦。
píng rì céng jīng luò, xián jū yuàn bo gōu.
平日曾经洛,闲居愿卜缑。
kōng yán zhēn bǐ mèng, jiǔ kě jiàn chéng chóu.
空言真比梦,久渴渐成愁。
zǎo tuì cháng xiāng yuē, cí xiāo tòng zì lǒu.
早退尝相约,辞嚣痛自搂。
ài shān xīn jié jié, cóng huàn xìng yóu yóu.
爱山心劫劫,従宦兴油油。
hǎi yǔ dōu wú ài, shān lín jǐn kě tóu.
海宇都无碍,山林尽可投。
yuàn wèi yún shàng gǔ, mò zuò àng zhōng tiáo.
愿为云上鹄,莫作盎中鯈。
shì xìng xíng suí zú, móu shēng fù gěi hóu.
适性行随足,谋生富给喉。
jīn yóu suī bù yǔ, hòu huì qǐ wú yóu.
今游虽不与,后会岂无由。
zhòu chū tóng chuān lǚ, xiāo mián gòng fù qiú.
昼出同穿履,宵眠共覆裘。
dì xiōng zhēn yù ěr, péng hǎo dìng shuí chóu.
弟兄真欲尔,朋好定谁俦。
shì xiě cháng piān diào, hé rén kěn jiàn chóu.
试写长篇调,何人肯见酬。

“阛阓巧拘囚”平仄韵脚


拼音:huán huì qiǎo jū qiú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作者简介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作者介绍


苏辙的生平

  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人物主要活动年谱:

  嘉祐六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会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

  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贬谪筠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

  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的评论

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
  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古文写作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回河争论
  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一月张问“请于南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解北京向下水患”,回河东流之议复起。大臣文彦博、安焘、吕大防、王岩叟、王觌和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都力主回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苏辙、曾肇、赵瞻、范百禄、王存、胡宗愈等则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元祐三年六月皇帝下诏称:“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
  苏辙面对回河加速之势,连上三疏,极力反对,大意谓:“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聚梢桩等物三十余万。方河朔灾伤困弊,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纵使两河并行,未免各立堤防,其费又倍矣。”在疏中他又针对北流致“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河徙无常,万一自契丹界入海,边防失备”等三说进行了反驳,极力主张停止回河之役。元祐四年正月,朝廷下诏停止回河及修减水河;七月,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都水监仍坚主东流或“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
  八月,苏辙再次上疏称:“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盖每岁常事。而李伟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以分水为名,欲发回河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河事一兴,求无不可,况大臣以其符合己说而乐闻乎?”“臣愿急命有司,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纾北京朝夕之忧。故道堤防坏决者,第略加修葺,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进约等事,一切毋得兴功,俟河势稍定然后议。”元祐五年二月、九月,苏辙又两次进言谏阻东流,并要求“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甚至以“修河司若不罢,李伟若不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之辞相警告。但以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祐七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投之远方”,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引文见《宋史·河渠志》)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