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叠素彩还沉”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叠素彩还沉”出自唐代李峤的《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ié sù cǎi hái ché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叠素彩还沉”全诗

《墨》

叠素彩还沉

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
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
悲丝光易染,叠素彩还沉
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


赏析


中文译文:

《墨》
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
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
悲丝光易染,叠素彩还沉。
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诗人以墨作为主题,抒发了自己对墨的种种感受。

诗的前两句“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描绘了墨的制作过程。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的是墨的制作地。墨的制作主要依靠石炭以及以松树为原料的松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制作墨的过程的关注,以及对于石炭和松炭在墨制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接着的两句“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描绘了作品上的蝇虫以及墨的深浓。薛涛的《吳越樓歌》有云:“昔好絲綿求再平,今佳翰墨怨難任。”此处的“绶”用意相似,把墨叙述得宛如织物。“绕画蝇初落”,画家在作品上还未画蝇虫,而李峤笔下的文字中却看到了蝇虫已初落其上。这可能暗示着绘画墨的鲜艳色彩已经引来了烦扰,也可以视为诗人笔下的墨色已经真实到了让蝇虫落下的程度。“含滋绶更深”,意味着墨含有浓深的色泽和深远的文化底蕴。

第四句“悲丝光易染,叠素彩还沉”探讨了墨在表达情感和艺术传承中的作用。这里的“悲丝”指的是墨色,表示墨色充满了悲伤和忧愁的情感。墨的丝细之处也有表现墨容易被沾染的意味。“叠素彩还沉”则是在形容绘画中堆叠各种颜色的状况,而在这种繁杂色彩之下,墨色却沉稳而明亮。

最后两句“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表达了诗人对于墨的独特见解。这里的“张芝学”指的是张芝的墨学独特和卓尔不群。而“书池”指的是凡是涉及到书法、绘画之类的地方,例如供人练习的水池或写字台。“幸见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墨的学习和创作的愿望。

综合来看,这首诗以墨为线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墨的制作过程、深浓的色彩、及其在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作用。诗人对于墨的认识和热爱表达了他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墨的独特见解。

“叠素彩还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áng ān fēn shí tàn, shàng dǎng jié sōng xīn.
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
rào huà yíng chū luò, hán zī shòu gēng shēn.
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
bēi sī guāng yì rǎn, dié sù cǎi hái chén.
悲丝光易染,叠素彩还沉。
bié yǒu zhāng zhī xué, shū chí xìng jiàn lín.
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

“叠素彩还沉”平仄韵脚


拼音:dié sù cǎi hái ché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

作者简介


李峤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作者介绍


李峤的介绍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