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碧云合处是吴头”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碧云合处是吴头”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浪淘沙(舟泊李家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yún hé chù shì wú tó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碧云合处是吴头”全诗

《浪淘沙(舟泊李家步)》

碧云合处是吴头

斜日挂汀洲。
帆影悠悠。
碧云合处是吴头
几片寒芦三两雁,人立清秋。
柳外莫停舟。
休问闲愁。
人生江海一萍浮。
世路相期如此水,万里安流。


赏析


《浪淘沙(舟泊李家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斜日挂汀洲。
夕阳斜斜地挂在汀洲上,
帆影悠悠。
船的倒影在水面上荡漾,
碧云合处是吴头。
碧色的云彩在天空相接的地方,那就是吴头。

几片寒芦三两雁,
几片寒冷的芦苇上停驻着几只雁鸟,
人立清秋。
人站在那清爽的秋天中。

柳外莫停舟。
不要停下船只在柳树之外。
休问闲愁。
不要问我那闲散的愁苦。

人生江海一萍浮。
人生就像江海中的一片浮萍,
世路相期如此水,
人世间的道路就如同这水流一样,
万里安流。
它平稳地流淌向前。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夕阳斜挂在汀洲上,船影悠悠,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中的吴头被描述成碧云合处,给人以美好的意象。诗人把几片寒芦和几只雁鸟作为寥寥无几的景象,凸显了秋天的清爽和人的孤独。船只不停地向前行驶,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停留在柳树之外,不要问他的闲愁。最后,诗人以一片浮萍的形象比喻人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思和对世事的领悟,以及对平稳向前的生活态度的肯定。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刻画,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同时,它也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即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碧云合处是吴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àng táo shā zhōu pō lǐ jiā bù
浪淘沙(舟泊李家步)

xié rì guà tīng zhōu.
斜日挂汀洲。
fān yǐng yōu yōu.
帆影悠悠。
bì yún hé chù shì wú tóu.
碧云合处是吴头。
jǐ piàn hán lú sān liǎng yàn, rén lì qīng qiū.
几片寒芦三两雁,人立清秋。
liǔ wài mò tíng zhōu.
柳外莫停舟。
xiū wèn xián chóu.
休问闲愁。
rén shēng jiāng hǎi yī píng fú.
人生江海一萍浮。
shì lù xiāng qī rú cǐ shuǐ, wàn lǐ ān liú.
世路相期如此水,万里安流。

“碧云合处是吴头”平仄韵脚


拼音:bì yún hé chù shì wú tóu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