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品题无翰墨”出自宋代王炎的《题碧澜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xiào pǐn tí wú hàn mò,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自笑品题无翰墨”全诗:一色挼蓝染碧流,翚飞恰对白苹洲。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
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
《题碧澜亭》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碧澜亭的景色,以及作者在此感受到的季节气息和内心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色挼蓝染碧流,
翚飞恰对白苹洲。
风清六月非朱夏,
气爽三时似素秋。
自笑品题无翰墨,
也知领略欠觥筹。
凫鸥定怪霜髯叟,
难洗胸中万古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碧澜亭为背景,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景色和当时的季节氛围。首句"一色挼蓝染碧流",表达了碧澜亭附近的水流清澈见底,呈现出蓝色的色彩。"翚飞恰对白苹洲",描写了亭子周围的白苹洲上飞翔的鸟儿,形成了一幅和谐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表达了六月的风清气爽,不同于炎热的夏季,更像是凉爽秋天的感觉。这种对季节气息的描绘,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着的两句"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表达了作者自嘲自笑自己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不足,没有高超的文才,也没有广博的学识。然而,他仍然能够体味到诗词的美妙之处,明白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两句"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描绘了一位胡须苍白的老人,他的形象像凫鸥一样定定地凝视着远方。这位老人内心中沉重的愁苦和忧虑,却无法洗去,仿佛承载了万古的哀愁。这里通过对老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色、季节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淡泊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诗词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tí bì lán tíng
题碧澜亭
yī sè ruá lán rǎn bì liú, huī fēi qià duì bái píng zhōu.
一色挼蓝染碧流,翚飞恰对白苹洲。
fēng qīng liù yuè fēi zhū xià, qì shuǎng sān shí shì sù qiū.
风清六月非朱夏,气爽三时似素秋。
zì xiào pǐn tí wú hàn mò, yě zhī lǐng lüè qiàn gōng chóu.
自笑品题无翰墨,也知领略欠觥筹。
fú ōu dìng guài shuāng rán sǒu, nán xǐ xiōng zhōng wàn gǔ chóu.
凫鸥定怪霜髯叟,难洗胸中万古愁。
拼音:zì xiào pǐn tí wú hàn mò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