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乡举虽同遇不同”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乡举虽同遇不同”出自宋代刘沆的《送乡人尹鉴登第归》,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jǔ suī tóng yù bù t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乡举虽同遇不同”全诗

《送乡人尹鉴登第归》

乡举虽同遇不同

少年相款老相逢,乡举虽同遇不同
我已位尘三事后,君方名列五科中。
荣登莫计名高下,宦达须由善始终。
若到乡关人见问,为言归思满秋风。


赏析


《送乡人尹鉴登第归》是宋代刘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相款老相逢,
乡举虽同遇不同。
我已位尘三事后,
君方名列五科中。

荣登莫计名高下,
宦达须由善始终。
若到乡关人见问,
为言归思满秋风。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乡亲尹鉴回乡的作品。诗人刘沆与尹鉴是少年时的好友,如今年事已高,再次相逢。尹鉴通过乡试考中,虽然与刘沆都有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二人的遭遇却不尽相同。刘沆已经历了官场的沉浮三次,而尹鉴却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成为了状元。

刘沆在诗中告诫尹鉴,名誉的高低并不重要,官场的成就应该以人品的善良为基础,从始至终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行。他希望尹鉴不要过于计较荣誉的高低,而是始终秉持善良的品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刘沆对尹鉴回到家乡后可能会受到人们询问的预期。他希望尹鉴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归乡之情,让人们知道他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像秋风吹满了思乡之情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乡亲尹鉴的送别之情。通过对两人经历的对比,诗人传递了一种对名利浮沉的淡然态度,强调了人品的重要性。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回归乡土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思念之情的感受。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尹鉴的赞颂和劝诫,诗人传达了对朋友的真诚关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以秋风满怀思乡之情作为结尾,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忧愁和离别的情感色彩,使读者在品味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

“乡举虽同遇不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xiāng rén yǐn jiàn dēng dì guī
送乡人尹鉴登第归

shào nián xiāng kuǎn lǎo xiāng féng, xiāng jǔ suī tóng yù bù tóng.
少年相款老相逢,乡举虽同遇不同。
wǒ yǐ wèi chén sān shì hòu, jūn fāng míng liè wǔ kē zhōng.
我已位尘三事后,君方名列五科中。
róng dēng mò jì míng gāo xià, huàn dá xū yóu shàn shǐ zhōng.
荣登莫计名高下,宦达须由善始终。
ruò dào xiāng guān rén jiàn wèn, wèi yán guī sī mǎn qiū fēng.
若到乡关人见问,为言归思满秋风。

“乡举虽同遇不同”平仄韵脚


拼音:xiāng jǔ suī tóng yù bù tó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作者简介


刘沆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作者介绍


刘沆的生平

  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以致赏罚不明。刘沆恳请皇帝能革除这用人上的弊端,使真正有才德的人,能挑选到政府部门中来。仁宗接受了刘沆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

  刘沆奉诏,实行三举,革除“三弊”。一、举荐贤才。他反对近臣拉关系,走后门,任用无德无才之人;而他本人则以国家利益为重,大力举荐贤才,为安邦治国尽力尽责。当时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今陕西澄城县),刘沆奏请皇帝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过后不久,推荐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到同心协力,终于编修成了一部高水平的《新唐书》。刘沆荐人,不为私利,完全出于公心,他引富弼共政,勉其大展经纶,富弼感激不尽。刘沆罢相后,富弼写了一封信给他,仍不忘此事:“每辱公勉以尽瘁”。弼终身感其恩德。二、强化中央集权。定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御史范师道、赵忭,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三、竭力抑制侥幸,深入观察权近的功过是非,“阴持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沆挟台谏之威。权近畏之。”

  刘沆为相,敢于启用贤人,救正时弊,他的这种刚正性格,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于是群起而攻。中丞张升上书刊号17条弹劾刘沆。仁宗皇帝本性温厚,时人说他“无隔夜之怨”,眼看刘沆被控,便一改初衷,取消革新。刘沆孤掌难鸣,受到内外夹击,便称病求罢,坚卧月余,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再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今河南省淮阳)。

  刘沆故事一则

  真宰相刘沆

  (宋仁宗时)刘沆任丞相执政的时候,他故乡家族中有人逃避拖欠了国家的赋税达几十万钱;但刘沆并不知道这件事。当地的官员一连好几任都因为是刘丞相家族而不敢过问。程珦来担任庐陵县县尉时,负责征收赋税,把逃避拖欠赋税的刘沆 族人逮捕关入监牢内,责令他们把所欠赋税全部缴清才能释放。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刘沆。刘沆说:“赋税不及时上缴,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叫地方官徇情而不照国家法令办事呢?”就写信给程珦道歉。后来程珦辞官回到京城,刘沆接见,很有礼貌。程珦出来后,对别人说:“刘沆的大量,不是他人能比得上的,是真宰相。”

刘沆的藏书故实

  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他向皇帝建议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极力推荐让其编纂《唐书》,并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人同心协力,将《新唐书》编纂问世。嘉佑元年(1056)十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后又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个人藏书丰富,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刘沆书目》2卷,当为其家藏书目,今已佚,其藏书数量不详。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