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随处好”出自宋代王之道的《凤箫吟(和彦时兄重九)》,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ēng gāo suí chù hǎ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登高随处好”全诗:雨溟濛。
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
真珠D54C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
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
相逢。
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
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
银瓶、三公,皆山名。
《凤箫吟(和彦时兄重九)》是宋代王之道所作。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具有浓厚的离愁别绪。
诗句中的“雨溟濛”描述了雨雾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诗人写道,“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表达了农民们在秋天加紧农耕的景象,秋收的喜悦和期待。
接下来,诗人通过“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来描绘登高远眺时的壮丽景色。银瓶指山名,突兀的形容山峰挺拔耸立,象征着雄伟的山势。南峙对三公则是指山峰形状如同三位官员站立相对的样子。
诗中还描绘了秋天的花朵,如“真珠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这些美丽的花朵勾勒出秋天的景色,给人以浓烈的色彩感受。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华已逝,面貌日渐苍老。但他并不消沉,而是用“相逢,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通过湖海和云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世事变迁中的感慨。蟹螯、金英、琥珀等诗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岁月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对岁月流转的感叹,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和时间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传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觉悟。
fèng xiāo yín hé yàn shí xiōng chóng jiǔ
凤箫吟(和彦时兄重九)
yǔ míng méng.
雨溟濛。
nián nián jīn rì, nóng fū gòng bo xīn fēng.
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
dēng gāo suí chù hǎo, yín píng tū wù, nán zhì duì sān gōng.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
zhēn zhū D54C lù jú, gèng fú róng zhào shuǐ yún hóng.
真珠D54C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
dàn huá fà shuāi yán, bù kān pín jiàn qīng tóng.
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
xiāng féng.
相逢。
xíng cáng xiū jiè wèn, qiě pái huái, mù sòng fēi hóng.
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
shí nián hú hǎi, qiān lǐ yún shān, jǐ fān cán zhào qī fēng.
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
xiè áo cū shì bì, jīn yīng suì hǔ pò xiāng nóng.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
qǐng xì dú lí sāo, wèi jūn yī yǐn qiān zhōng.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
yín píng sān gōng, jiē shān míng.
银瓶、三公,皆山名。
拼音:dēng gāo suí chù hǎo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仄韵) 去声二十号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与兄王之义、弟王之深同登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廷任命为镇抚司参谋官。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绍兴年间,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20年。
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即退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享年76岁。
著有《相山集》3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26卷、《宋史·艺文志》作25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30卷,其中诗15卷。诗以影印清文溯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