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乐难可常”出自唐代王绩的《赠梁公》,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ī lè nán kě cháng,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斯乐难可常”全诗: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赠梁公》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诗意:
这首诗以唐代王绩的个人感慨为主题,探讨了权力和地位对于一个人快乐和幸福的影响。诗人认为欲图世俗的快乐是难以长久的,高位显赫容易引来嫉妒和非议,过多的财富和权力会带来祸患。他将周公作为圣人的典范,认为周公忠诚无比,不逾越职权,而不像宣帝负有重担却未能尽力。接着,诗人提到了范蠡,表扬他深思熟虑,避免轻浮,象征着警惕自己不要因虚荣而冒险。他还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朱门之乐的矛盾情感,认为满足足够的生活才能避免祸患。最后,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普通人,但他相信无论成就如何,都应该有退让的智慧,提醒着读者要谨慎面对权力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权力和地位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快乐和幸福的独特见解。诗人以周公和范蠡作为对比,强调了诚信、谨慎和知足的重要性。他通过倾诉自己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发出了对读者的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和享受时要慎重且谨慎,以免带来不幸和灾祸。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个性和对财富权力的审视,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意味。
zèng liáng gōng
赠梁公
wǒ yù tú shì lè, sī lè nán kě cháng.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wèi dà zhāo jī xián, lù jí shēng huò yāng.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shèng mò ruò zhōu gōng, zhōng qǐ yú huò guāng.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
chéng wáng yǐ xìng qiào, xuān dì rú fù máng.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fàn lǐ hé zhì zāi, dān zhōu jiè qīng zhuāng.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shū guǎng qǐ bù huái, cè zhàng hái gù xiāng.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zhū mén suī zú yuè, chì zú yì kě shāng.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lǚ shuāng chéng jiān bīng, zhī zú shèng bù xiáng.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wǒ jīn qióng jiā zǐ, zì yán cǐ jiàn zhǎng.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gōng chéng jiē néng tuì, zài xī shuí miè wáng.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拼音:sī lè nán kě cháng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585--644):汉族,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朝医生、著名诗人。
其兄王通,也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唐初诗人王勃是他的侄孙。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其思想受道家影响甚深。所作诗多以爱酒为题材,盛赞嵇康、阮籍;以田园闲适情趣为内容,歌颂陶渊明,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但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期,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贞观十八年(644年),王绩病卒于家中。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生前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