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艋为家西复东”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 měng wèi jiā xī fù dō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蚱艋为家西复东”全诗:霅溪湾里钓鱼翁,蚱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
荷衣不叹穷。
《渔歌子·霅溪湾里钓鱼翁》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霅溪湾里,有个老人在钓鱼,
简陋的船是他的家,东西来回。
江上飘雪,浦边吹风,
他笑着穿着荷衣,不为贫穷而叹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霅溪湾里钓鱼的老人的形象。他生活简朴,把一艘简陋的船作为自己的家。尽管面临寒冷的江上飘雪和浦边的寒风,但他依然能笑着,穿着荷衣,不为自己的贫穷而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钓鱼翁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态度。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雪和浦边的风,刻画出了严寒的环境,但是诗中的钓鱼翁却能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他笑着穿着荷衣,不为贫穷而叹息,展示了他对困境的坦然面对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贫困、追求内心富足的心态。钓鱼翁的坚韧和乐观态度成为了读者的借鉴,呼应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由、追求心灵自在的思想风潮。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表达方式,将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yú gē zǐ
渔歌子
zhà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zhà měng wèi jiā xī fù dōng.
霅溪湾里钓鱼翁,蚱艋为家西复东。
jiāng shàng xuě, pǔ biān fēng, xiào zhe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
hé yī bù tàn qióng.
荷衣不叹穷。
拼音:zhà měng wèi jiā xī fù dōng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张志和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
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张志和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玄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玄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重庆万州)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张松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他将坐席铺在水上,并坐上去,那坐席能在水上漂浮自如,左右来回,有行舟般的声音。霎时间,一群白鹤飞来,围绕着张志和委婉鸣叫,在岸上的人们无一不惊讶的。张志和向颜真卿摆摆手,以示谢意。最后,他与白鹤一起飞上云霄。
颜真卿为他撰碑铭说:张志和自沉于水。这就是他的归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