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浩浩吼天风”出自宋代王炎的《夜宿江上》,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ng liú hào hào hǒu tiān f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江流浩浩吼天风”全诗:夜宿江边芦苇丛,江流浩浩吼天风。
西南阙月淡无色,拥衲不眠听塞鸿。
《夜宿江上》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住宿在江边的芦苇丛中,
江水奔腾汹涌,呼啸着向天空吠叫。
西南方的皎洁月光变得苍白无色,
我穿着僧袍躺在那里,不眠地聆听着边塞传来的鸿雁呼唤声。
诗意:
《夜宿江上》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晚的景象。诗人在芦苇丛中过夜,感受到江水的浩渺和风声的呼啸,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磅礴。在这样的环境中,月光显得苍白无色,仿佛失去了光彩。诗人身着僧袍,静静地躺在那里,专心倾听着边塞传来的鸿雁鸣叫声,思绪渐渐飘向辽阔的天空和边塞的边陲。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江边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深邃。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江水的奔腾和呼啸形容得生动有力,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江水的声音。在月光显得苍白无色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淡化和对世俗的超脱。最后,诗人以僧袍和边塞鸿雁的对比,展示了自己超然世俗、心境宁静的内心状态。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月光和鸿雁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这种超然的境界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使诗词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yè sù jiāng shàng
夜宿江上
yè sù jiāng biān lú wěi cóng, jiāng liú hào hào hǒu tiān fēng.
夜宿江边芦苇丛,江流浩浩吼天风。
xī nán quē yuè dàn wú sè, yōng nà bù mián tīng sāi hóng.
西南阙月淡无色,拥衲不眠听塞鸿。
拼音:jiāng liú hào hào hǒu tiān fē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