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暇复梅寻”出自宋代赵蕃的《雨中不出呈斯远兼示成父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xiá fù méi xú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何暇复梅寻”全诗:燠甚宜为雨,晴来又复阴。
霜风吹不变,雪霰已相侵。
寒且依炉密,泥防著屐深。
未能从子去,何暇复梅寻。
《雨中不出呈斯远兼示成父四首》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雨天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珍惜和对阴雨连绵的无奈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天中不出门,向远方致敬并向成父示意,共四首。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雨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感叹雨水的珍贵,认为炎热的天气应该下雨,但当阳光再次出现时,天空又变得阴沉。诗人观察到霜风依然吹拂,而雪花也开始飘落,预示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面对寒冷的天气,诗人依靠取暖炉取暖,小心踩在泥土上以防止湿淋淋的鞋子。尽管如此,诗人仍未能离开这里,无法前往远方,因此无法寻找梅花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天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在此时此地的心境。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连绵阴雨的无奈。通过描述寒冷的季节和自身的局限,诗人深化了对季节更替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的“霜风吹不变,雪霰已相侵”,用寥寥几个字揭示了季节的变迁和寒冷的逼近,给人以冷峻的感受。而“寒且依炉密,泥防著屐深”则展示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中的小心翼翼和为生活做出的努力。最后两句“未能从子去,何暇复梅寻”,表达了诗人无法离开现状的无奈和对追寻梅花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雨天景象的描绘,给人以寂寥和思考的余韵。
yǔ zhōng bù chū chéng sī yuǎn jiān shì chéng fù sì shǒu
雨中不出呈斯远兼示成父四首
yù shén yí wèi yǔ, qíng lái yòu fù yīn.
燠甚宜为雨,晴来又复阴。
shuāng fēng chuī bù biàn, xuě sǎn yǐ xiāng qīn.
霜风吹不变,雪霰已相侵。
hán qiě yī lú mì, ní fáng zhe jī shēn.
寒且依炉密,泥防著屐深。
wèi néng cóng zǐ qù, hé xiá fù méi xún.
未能从子去,何暇复梅寻。
拼音:hé xiá fù méi xú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