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欲晓不晓天鸡声”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欲晓不晓天鸡声”出自唐代施肩吾的《宿四明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xiǎo bù xiǎo tiān jī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欲晓不晓天鸡声”全诗

《宿四明山》

欲晓不晓天鸡声

黎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顶浮云平。
下视不知几千仞,欲晓不晓天鸡声


赏析


《宿四明山》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黎洲老人命我留宿,高山之巅云雾平展。
俯视下方难以计数,黎明渐近不闻鸡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施肩吾宿于四明山的情景。诗人被一个住在山上的老人邀请留宿,他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只见云雾平展,遥不可及。他望着山下,无法估计下方的高度有多少仞(一种古代计量单位),天色渐渐亮起来,却听不到鸡鸣声。

赏析:
这首诗以四明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上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寂静感。诗人被老人邀请留宿,意味着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山川相依。山巅的云雾平展,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让人感觉自己置身于宇宙之中,与大自然相互呼应。

诗中的“下视不知几千仞”形容山势陡峭,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同时,这句也暗示了诗人在山巅的高度,他俯瞰着下方,却无法估计出准确的高度,增加了一种无限辽阔的感觉。

最后一句“欲晓不晓天鸡声”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知。天色渐明,但鸡鸣声却未听到,这也许象征着诗人在山巅的宁静和超脱,他与尘世隔绝,不受时间的束缚。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山巅的辽阔和宁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喧嚣的感觉,引发读者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

“欲晓不晓天鸡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ù sì míng shān
宿四明山

lí zhōu lǎo rén mìng yú sù, yǎo rán gāo dǐng fú yún píng.
黎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顶浮云平。
xià shì bù zhī jǐ qiān rèn, yù xiǎo bù xiǎo tiān jī shēng.
下视不知几千仞,欲晓不晓天鸡声。

“欲晓不晓天鸡声”平仄韵脚


拼音:yù xiǎo bù xiǎo tiān jī shēng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