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木兰低紫荆”出自宋代赵蕃的《上七里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shù mù lán dī zǐ jī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高树木兰低紫荆”全诗:天公知我行良苦,垂上岭时容少晴。
登山著履自不恶,卧游作图空复情。
此来岂止试脚力,政坐久不寻诗盟。
山樊雪白藤花赤,高树木兰低紫荆。
《上七里岭》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公知晓我艰辛的行程,
当我攀登七里岭时,天空中少有云晴。
登山时,我的脚步稳健自如,不感厌倦;
在旅途中,我随心所欲地作画,心中空无一物。
此行并非仅仅是为了试验我的体力,
长久以来,我已不再追寻诗人的交游。
山间的范围雪白,藤花绽放艳红;
高耸的树木是木兰,低矮的是紫荆。
诗意:
《上七里岭》描绘了诗人攀登七里岭的景象和内心情感。诗人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在攀登过程中感受到天公的明察,天空少有云晴,意味着他的行程是被眷顾和祝福的。他登山时步履稳健,心境平和,不厌其烦。在旅途中,他尽情地作画,表达自己内心的空灵和自由。诗人认为这次攀登不仅仅是为了测试自己的体力,更是他远离尘嚣,不再追寻世俗诗文交游的一次契机。最后,诗人以山间的景色来进一步展示他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山间的范藤花鲜艳绽放,树木有高有矮,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象。
赏析:
《上七里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次登山的经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诗人的内心境界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互烘托,使整首诗词具有一种宁静而自由的氛围。诗人用"天公知我行良苦"表达了他在攀登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并表达了一种受到神明眷顾的感激之情。他登山时的自在和在旅途中作画的自由表达了他对自由无拘束的向往。最后,通过描写山间的景色,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样性。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shàng qī lǐ lǐng
上七里岭
tiān gōng zhī wǒ xíng liáng kǔ, chuí shàng lǐng shí róng shǎo qíng.
天公知我行良苦,垂上岭时容少晴。
dēng shān zhe lǚ zì bù è, wò yóu zuò tú kōng fù qíng.
登山著履自不恶,卧游作图空复情。
cǐ lái qǐ zhǐ shì jiǎo lì, zhèng zuò jiǔ bù xún shī méng.
此来岂止试脚力,政坐久不寻诗盟。
shān fán xuě bái téng huā chì, gāo shù mù lán dī zǐ jīng.
山樊雪白藤花赤,高树木兰低紫荆。
拼音:gāo shù mù lán dī zǐ jī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