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便可罢无弦琴”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便可罢无弦琴”出自宋代赵蕃的《幽居即事八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kě bà wú xián qí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便可罢无弦琴”全诗

《幽居即事八首》

便可罢无弦琴

空山百族鸣禽,静听无非好音。
何止胜俗人语,便可罢无弦琴


赏析


诗词:《幽居即事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赵蕃

幽静的居所中,山中百族的鸣禽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我静静地倾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这些动听的声音不仅仅胜过了世俗人的言语,甚至可以取代无弦的琴声。

【诗意解读】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居所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声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空山中百族的鸣禽声充满了宁静和美好,对于作者而言,这些声音胜过了尘世间的嘈杂喧嚣,甚至可以弥补无弦琴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声音的独特感受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空山百族鸣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各种鸟类的鸣叫声,这种声音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作者通过"静听无非好音"表达了对这些山谷声音的喜爱与倾听的态度,这种音乐美妙动听,胜过了世俗人的言语。最后一句"便可罢无弦琴"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音的珍视,认为这些声音已经足够,无需琴弦的伴奏。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音乐声为主题,展现了作者追求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作者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山谷中鸟鸣声的美好与宁静,进而引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繁忙生活的反思。这首诗也鼓励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宁静与和谐,通过倾听自然之音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慰藉。

“便可罢无弦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ōu jū jí shì bā shǒu
幽居即事八首

kōng shān bǎi zú míng qín, jìng tīng wú fēi hǎo yīn.
空山百族鸣禽,静听无非好音。
hé zhǐ shèng sú rén yǔ, biàn kě bà wú xián qín.
何止胜俗人语,便可罢无弦琴。

“便可罢无弦琴”平仄韵脚


拼音:biàn kě bà wú xián qín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