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且半百”出自宋代赵蕃的《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ng nián qiě bàn bǎ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行年且半百”全诗:借宅亦种竹,知子未忘此。
竹间有余暇,尘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太息我与尔。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子和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友情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借宅亦种竹,
知子未忘此。
竹间有余暇,
尘事勿到耳。
行年且半百,
太息我与尔。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岁月的思考。首句中的“借宅亦种竹”意味着作者借用别人的住所,也种植了竹子。这句话借竹子的生长来象征友情的培养,暗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记忆的延续。
第二句“知子未忘此”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子肃玉汝的思念和牵挂。无论时光流转,作者始终保持对友情的深深记忆,没有忘记朋友的情谊。
接下来的两句“竹间有余暇,尘事勿到耳”指出在竹林之间,可以找到宁静和喘息的时刻,暗示作者希望远离纷扰的尘世之事,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最后两句“行年且半百,太息我与尔”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自己与朋友之间时光匆匆的感慨。作者意味着虽然时光已经过去,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对与朋友的友情和相处感到无尽的惋惜和叹息。
整首诗词通过对竹子、友情和岁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情怀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词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lì shuǐ dào zhōng huí jì zǐ sù yù rǔ bìng shǔ lǐ huì ān bā shǒu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
jiè zhái yì zhǒng zhú, zhī zi wèi wàng cǐ.
借宅亦种竹,知子未忘此。
zhú jiān yǒu yú xiá, chén shì wù dào ěr.
竹间有余暇,尘事勿到耳。
xíng nián qiě bàn bǎi, tài xī wǒ yǔ ěr.
行年且半百,太息我与尔。
拼音:xíng nián qiě bàn bǎi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