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清高骨”出自宋代洪咨夔的《回龙寺松》,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ǐ shí qīng gāo gǔ,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水石清高骨”全诗:环蜀多宜柏,回龙独见松。
似惊前辈落,忽与故人逢。
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
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
《回龙寺松》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环蜀多宜柏,
回龙独见松。
似惊前辈落,
忽与故人逢。
水石清高骨,
风霜老退容。
更须坚晚节,
莫洿大夫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回龙寺中一棵独特的松树。在环绕蜀地的地方,常见的是柏树,但只有回龙寺中才能看到这棵松树。它似乎惊动了前辈的风采,也突然与我相遇,如同与故友重逢。这棵松树水石之间清秀高雅,显示出它坚韧的品质,而经历了风霜的洗礼后,更显得老成典雅。作诗者呼吁自己要坚守晚年的节操,不要辜负了自己作为一位大夫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回龙寺中的松树,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哲理。首先,作者以环绕蜀地的柏树为背景,突出了回龙寺中那棵独特的松树的珍贵和特殊性。这种对不同寻常之物的发现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赏识。其次,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松树与前辈和故人进行对比,强调了它们的独特之处。松树的出现似乎打破了常规,引起了前辈和作者之间的共鸣和联系。这种对前辈和故人的提及,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最后,作者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人生晚年的态度和价值观。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的描写,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老练,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晚年的理解和期许。他呼吁自己要坚守晚节,不辱使命,不负所托,以大夫的身份为自己树立榜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松树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晚年的思考。通过对比和隐喻,诗中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huí lóng sì sōng
回龙寺松
huán shǔ duō yí bǎi, huí lóng dú jiàn sōng.
环蜀多宜柏,回龙独见松。
shì jīng qián bèi luò, hū yǔ gù rén féng.
似惊前辈落,忽与故人逢。
shuǐ shí qīng gāo gǔ, fēng shuāng lǎo tuì róng.
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
gèng xū jiān wǎn jié, mò wū dài fū fēng.
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
拼音:shuǐ shí qīng gāo gǔ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