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贫清风馆”出自南北朝孔稚珪的《酬张长史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óng pín qīng fēng g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同贫清风馆”全诗:同贫清风馆。
共素白云室。
《酬张长史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孔稚珪。该诗的内容描写了与张长史共同生活在清风馆中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同贫清风馆,
共素白云室。
别后依依意,
相思渺渺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与张长史共同生活在清风馆中,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清风馆可能是一处清幽宜人的居所,两人共同度过了贫困的岁月。他们共享着相似的境遇,室内以素白的云为装饰,营造出一种朴素而宁静的氛围。
然而,他们在分别后仍然怀念对方,情感依依不舍。作者借景抒怀,以渺渺的眼光表现出他们相思之情的深沉。诗中的“别后依依意,相思渺渺心”一句,通过反复的依依不舍和渺渺不定的描述,强调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张长史的深挚情感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清风馆的清幽环境,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他们之间纯朴而真挚的情感。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友谊和感情的珍视,以及离别带来的思念和忧伤。
chóu zhāng zhǎng shǐ shī
酬张长史诗
tóng pín qīng fēng guǎn.
同贫清风馆。
gòng sù bái yún shì.
共素白云室。
拼音:tóng pín qīng fēng guǎn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去声十五翰
孔稚珪(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孔稚珪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豫章王萧嶷死后,他的儿子请沈约和孔稚珪写作碑文,可见他在上层社会中的地位。史称他”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但他对皇帝所不喜欢的人也从不稍假宽容,其弹章劾表,著称一时。
孔稚珪最著名的作品是骈文《北山移文》。文章借北山山灵的口吻,嘲讽了当时的名士周颙故作高蹈而又醉心利禄。类似周颙的情况,自两晋以来比较普遍,因此此文笔锋所指,并不限于周颙个人。文章写得尖刻泼辣,通过对山川草木拟人化的描写,嘻笑调侃,因而历来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