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磬声寂历宜秋夜”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磬声寂历宜秋夜”出自唐代马戴的《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一作秦系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ìng shēng jì lì yí qiū yè,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磬声寂历宜秋夜”全诗

《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一作秦系诗)》

磬声寂历宜秋夜

禅室绳床在翠微,松间荷笠一僧归。
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


赏析


禅室绳床在翠微,
松间荷笠一僧归。
磬声寂历宜秋夜,
手冷灯前自衲衣。

中文译文:

禅室在青翠的微风中,
松林间,一位僧人戴着荷叶帽归来。
寂静的磬声在历察适合秋夜,
寒冷的双手自己修补衲衣,坐在灯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送别僧人归山寺的场景。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禅室静谧的氛围,翠绿的松林和一位穿着荷叶帽的僧人。他描述了僧人回到山寺时的情景,寂静的磬声与宁静的秋夜相得益彰。最后,僧人坐在灯前自己修补衣裳,展示了僧人的纯朴和简朴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禅室场景。通过对禅室、松林和僧人的描绘,创造了一种宁静、静谧的氛围。诗人以寥寥几句,展示了僧人归来的场景,表达了禅室中的宁静和僧人的自我修行的生活态度。通过描写磬声、手冷灯前自修补衣裳的场景,更加凸显了僧人超脱尘世的形象。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禅室和僧人生活的赞赏和敬佩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宁静与平和。整首诗意境高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简约唯美的创作风格。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也能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安详。

“磬声寂历宜秋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rì sòng sēng zhì yōu guī shān sì yī zuò qín xì shī
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一作秦系诗)

chán shì shéng chuáng zài cuì wēi, sōng jiān hé lì yī sēng guī.
禅室绳床在翠微,松间荷笠一僧归。
qìng shēng jì lì yí qiū yè, shǒu lěng dēng qián zì nà yī.
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

“磬声寂历宜秋夜”平仄韵脚


拼音:qìng shēng jì lì yí qiū yè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作者简介


马戴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作者介绍


马戴的介绍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马戴的代表作品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