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鸥狎不知菱荡转”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鸥狎不知菱荡转”出自宋代阳枋的《惊雷聚雨》,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ōu xiá bù zhī líng dàng zhuǎ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鸥狎不知菱荡转”全诗

《惊雷聚雨》

鸥狎不知菱荡转

槎星烂照玉堂明,楼雪晴融白帝城。
鸥狎不知菱荡转,漫随瀼水泛春声。

标签:鸥狎不知

赏析


《惊雷聚雨》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惊雷聚雨,
槎星烂照玉堂明。
楼雪晴融白帝城。
鸥狎不知菱荡转,
漫随瀼水泛春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通过巧妙的描写和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惊雷聚雨”,表达了雷鸣和聚集的暴雨,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接下来的两句“槎星烂照玉堂明,楼雪晴融白帝城”描绘了繁星照耀下的玉堂明亮和楼阁上飘洒的雪花,暗示了皑皑白雪和璀璨星光的壮丽景象。这里的“白帝城”指的是楚汉时期的白帝城,它在雪中显得格外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鸥狎不知菱荡转,漫随瀼水泛春声”则描绘了鸥鸟在菱荡上自由嬉戏,以及春天水面上荡漾起的声音。这些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和活力,给人以宁静、欢乐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槎星烂照”、“楼雪晴融”等,使整首诗具有艺术感和韵律美。

总之,这首诗词《惊雷聚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活力,给人以宁静、欢乐和生机勃勃的感受。

“鸥狎不知菱荡转”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īng léi jù yǔ
惊雷聚雨

chá xīng làn zhào yù táng míng, lóu xuě qíng róng bái dì chéng.
槎星烂照玉堂明,楼雪晴融白帝城。
ōu xiá bù zhī líng dàng zhuǎn, màn suí ráng shuǐ fàn chūn shēng.
鸥狎不知菱荡转,漫随瀼水泛春声。

“鸥狎不知菱荡转”平仄韵脚


拼音:ōu xiá bù zhī líng dàng zhuǎn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去声十七霰

作者简介


阳枋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作者介绍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