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大虫出火龙”出自宋代阳枋的《赠蔺道士》,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ù shuǐ dà chóng chū huǒ ló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入水大虫出火龙”全诗:入水大虫出火龙,一生看守赞神工。
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
《赠蔺道士》是宋代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神秘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的思考和表达。
诗词的中文译文:送给蔺道士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象征,描绘了一位道士的职责和人生境遇,同时抒发了对他的赞美和敬意。
首先,诗中提到了"入水大虫出火龙",这是一幅奇幻的画面,意味着道士的神奇能力和使命。道士在水中化身为巨大虫子,然后从火中升腾而起,转变为威严的龙。这种变幻的形象暗示了道士的超凡能力和他在宇宙间游走的身份。
接下来的句子中,"一生看守赞神工"表达了道士一生都在守护赞美神灵的工作。这里的"神工"指的是宇宙的创造和运行,而道士则是在维护这种秩序和平衡。这种表达方式既彰显了道士的崇高使命,也凸显了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诗词的下半部分,"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揭示了道士的智慧和长寿。"知行例作等间话"暗指道士在言行中展示出的高尚品质和准则,而"三尽儿童八十翁"则表明他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在追求修行的完美状态。这里的"三尽"意味着全心全意,不分昼夜,而"儿童八十翁"则象征了道士的永恒和无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神秘的意象和寓言式的表达,描绘了道士的使命和境遇。它表达了对道士智慧和崇高品质的赞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关于人与宇宙联系的哲学思考。
zèng lìn dào shì
赠蔺道士
rù shuǐ dà chóng chū huǒ lóng, yī shēng kān shǒu zàn shén gōng.
入水大虫出火龙,一生看守赞神工。
zhī xíng lì zuò děng jiān huà, sān jǐn ér tóng bā shí wēng.
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
拼音:rù shuǐ dà chóng chū huǒ lóng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