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出自宋代阳枋的《宝佑三年上已风雨连日成歌寄谊儒侄》,诗句共11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jiàn qiān shān wàn shān xiù sè yù rú l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全诗:风雨飘摇三月三,绮罗罢游客停骖。
满城春树烟监参,朱户绿窗愁不堪。
香芹刺泥燕争衔,杜鹃啼情正含。
舞雩儿童笑鴒{左含右鸟},尧舜气象此中涵。
鼓瑟高人手可探,淡音非雅亦非南。
太守风期神与参,我解此意谁为谈,但觉满怀春酣酣。
花柳蒙迷不可贪,芳菲易歇随浮岚。
间闭阁门可所耽,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
《宝佑三年上已风雨连日成歌寄谊儒侄》这首诗词是宋代阳枋所作,充满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雨飘摇三月三,春天的风雨连绵不断。这里的“飘摇”形容春天的气象多变,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阳枋以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常见手法之一。春天的风雨象征着世事变幻,时光流转。
绮罗罢游客停骖。游客们停止了马车旅行,可能是因为风雨的阻碍,或者出于对春天景色的欣赏。诗中的“绮罗”一词,意指华丽的车马装饰,给人一种繁华的场景。
满城春树烟监参,城市里的春天树木葱茏,烟雾弥漫。这句描述了春天的城市景观,春天的气息充盈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朱户绿窗愁不堪。红色的门户,绿色的窗户,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忧愁。这里的愁意可能是出于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是因为离别或其他个人情感。
香芹刺泥燕争衔,杜鹃啼情正含。这两句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动物行为。香芹刺泥是指燕子在筑巢时采集泥土的动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杜鹃的啼鸣则传递出深情的意味,表达了春天中动物们的欢乐与情感。
舞雩儿童笑鴒{左含右鸟},尧舜气象此中涵。这两句描绘了儿童们载歌载舞的场景,他们欢笑着,鴒鸟的形象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这里用以比喻这个场景的庄严和神圣感。
鼓瑟高人手可探,淡音非雅亦非南。这句表达了音乐的美妙和高雅,在宴会上演奏古琴的音乐家技艺高超,可以随时熟练地弹奏。音乐的声音轻柔而不失庄重,不同于南方音乐的热烈和激昂。
太守风期神与参,我解此意谁为谈,但觉满怀春酣酣。这句话表达了阳枋对太守的赞美,太守在春天中展示出高尚的气质和风度。作者自问谁能理解这样的意境和情感,但他自己却感到满怀春天的醉意。
花柳蒙迷不可贪,芳菲易歇随浮岚。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春天的美景,不可贪恋其中的花与柳,因为它们的美丽是短暂的,随着浮云的飘散而逝去。
间闭阁门可所耽,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这句话描述了一个闭门思过、宁静自省的场景。作者将自己封闭在阁门之内,专注于欣赏大自然中千山万山的美丽景色,山峦连绵起伏,美不胜收,给人以宁静和宏伟的感受。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风雨、花树、动物、儿童、音乐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城市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幻的感慨。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象和感受为主线,以写景抒情的手法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bǎo yòu sān nián shàng yǐ fēng yǔ lián rì chéng gē jì yì rú zhí
宝佑三年上已风雨连日成歌寄谊儒侄
fēng yǔ piāo yáo sān yuè sān, qǐ luó bà yóu kè tíng cān.
风雨飘摇三月三,绮罗罢游客停骖。
mǎn chéng chūn shù yān jiān cān, zhū hù lǜ chuāng chóu bù kān.
满城春树烟监参,朱户绿窗愁不堪。
xiāng qín cì ní yàn zhēng xián, dù juān tí qíng zhèng hán.
香芹刺泥燕争衔,杜鹃啼情正含。
wǔ yú ér tóng xiào líng zuǒ hán yòu niǎo, yáo shùn qì xiàng cǐ zhōng hán.
舞雩儿童笑鴒{左含右鸟},尧舜气象此中涵。
gǔ sè gāo rén shǒu kě tàn, dàn yīn fēi yǎ yì fēi nán.
鼓瑟高人手可探,淡音非雅亦非南。
tài shǒu fēng qī shén yǔ cān, wǒ jiě cǐ yì shuí wèi tán,
太守风期神与参,我解此意谁为谈,
dàn jué mǎn huái chūn hān hān.
但觉满怀春酣酣。
huā liǔ méng mí bù kě tān,
花柳蒙迷不可贪,
fāng fēi yì xiē suí fú lán.
芳菲易歇随浮岚。
jiān bì gé mén kě suǒ dān,
间闭阁门可所耽,
wéi jiàn qiān shān wàn shān xiù sè yù rú lán.
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
拼音:wéi jiàn qiān shān wàn shān xiù sè yù rú lá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三覃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