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载持斋钺建侯珪”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载持斋钺建侯珪”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寿蜀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ài chí zhāi yuè jiàn hóu gu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载持斋钺建侯珪”全诗

《寿蜀帅》

载持斋钺建侯珪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赏析


《寿蜀帅》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霄汉当年把绣衣,
载持斋钺建侯珪。
春城月淡铜梁北,
夜檄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
中朝动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
早晚鸣珂步相堤。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古代将领的辉煌事迹为主题。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对将领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权力的转移。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描绘了将领英勇威武的形象,他们身披华丽的绣衣,肩负着执掌军权的责任。"霄汉"指的是天空,暗示将领们的威严和高贵。

接下来的两句"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表达了将领过往的辉煌战绩。"春城月"指的是成都,将领在这座城市中取得了重要胜利。"铜梁北"和"玉垒西"是地名,暗示了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下一联"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描绘了将领的威望和权力。"外阃"指的是京城外的边境,"范韩齐"则是指朝廷的重要官员,这两句表达了将领统帅边疆的规模和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最后两句"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则表达了将领长期以来在朝廷中的忠诚和贡献。"枫宸"指的是皇帝,将领一直在皇帝身边侍奉,"鸣珂"指的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使用的铃铛,暗示将领经常参与朝政。"步相堤"表示将领在重要场合担任重要职务。

整首诗以雄壮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绘了将领的辉煌事迹,展现了他们的威严和权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这首诗通过隐喻和意象的运用,将将领的形象与社会的变迁和权力的转移相结合,展示了宋代社会中的政治风貌和权力关系。

“载持斋钺建侯珪”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òu shǔ shuài
寿蜀帅

xiāo hàn dāng nián bǎ xiù yī, zài chí zhāi yuè jiàn hóu guī.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
chūn chéng yuè dàn tóng liáng běi, yè xí xīng chén yù lěi xī.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
wài kǔn guī mó xiāo gé shàng, zhōng cháo dòng wàng fàn hán qí.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
fēng chén cè xí qīn xián jiǔ, zǎo wǎn míng kē bù xiāng dī.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载持斋钺建侯珪”平仄韵脚


拼音:zài chí zhāi yuè jiàn hóu gu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