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恨别愁无那”出自宋代王之道的《经过合寨吊孟氏故居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ǎn shí hèn bié chóu wú nà,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感时恨别愁无那”全诗:行过春泥没马深,几声幽鸟啭乔林。
感时恨别愁无那,赖有清樽慰此心。
《经过合寨吊孟氏故居二首》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过春泥没马深,
几声幽鸟啭乔林。
感时恨别愁无那,
赖有清樽慰此心。
译文:
经过合寨吊孟氏故居二首
行走在春泥沼泽,马蹄陷得很深,
几声幽鸟在高耸的林木中啭鸣。
感叹时光流转,心中充满别离的愁绪,
幸好有清酒相伴,慰藉我内心的忧伤。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春泥沼泽的情景。马蹄深陷泥泞,给行路带来了困难。然而,在这困境中,诗人却听到了几声幽鸟在高耸的林木中啭鸣,这让他感叹时光的流转,并引发了别离的忧伤。然而,他庆幸自己有清酒相伴,能够慰藉内心的忧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春泥沼泽中的情景,展示了他在困境中的思考和感悟。春泥深沉的描绘增加了诗中的困难和挣扎感,而幽鸟在高林中的啭鸣则为诗中的凄凉氛围增添了一丝生机和美感。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叹和忧伤,展示了对时光流转和别离的深切体验。然而,他在最后一句中提到清酒,表明他并不完全消沉,能够通过享受酒的快乐来慰藉自己内心的忧伤,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困境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酒作为慰藉的珍视。通过几句简短的诗句,诗人传递了一种对困境与忧伤的认识,以及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jīng guò hé zhài diào mèng shì gù jū èr shǒu
经过合寨吊孟氏故居二首
xíng guò chūn ní méi mǎ shēn, jǐ shēng yōu niǎo zhuàn qiáo lín.
行过春泥没马深,几声幽鸟啭乔林。
gǎn shí hèn bié chóu wú nà, lài yǒu qīng zūn wèi cǐ xīn.
感时恨别愁无那,赖有清樽慰此心。
拼音:gǎn shí hèn bié chóu wú nà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哿 (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与兄王之义、弟王之深同登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廷任命为镇抚司参谋官。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绍兴年间,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20年。
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即退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享年76岁。
著有《相山集》3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26卷、《宋史·艺文志》作25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30卷,其中诗15卷。诗以影印清文溯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