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小松初种不嫌迟”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小松初种不嫌迟”出自唐代雍陶的《赠玉芝观王尊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o sōng chū zhǒng bù xián chí,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小松初种不嫌迟”全诗

《赠玉芝观王尊师》

小松初种不嫌迟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赏析


赠玉芝观王尊师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赠送给尊敬的王老师(在)玉芝观

无论我到哪里,都寻找烟霞之境,但在城市中,却喜欢遇到了您,尊敬的师长。
时光流逝,听说没有人能够在您身边,只有年纪已高的鹤一起守候。
大药已成,不必担心太晚;
小松树初种,不必担心太晚。
长久的忧虑将会随着我一天天老去,归于天际,我仍未得到您的灵方,不知该向谁询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雍陶赠送给他的王老师的一首诗。整首诗以写景和抒怀结合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敬仰之情和对未能得到灵方的遗憾之情。

首句“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写出了作者特别向往自然山水之间的烟霞之境,但他在城市中却很高兴能遇到尊敬的师长。这句描绘了作者对烟霞之境的向往和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接着,诗中写到时光流逝,据说没有人能够在王老师的身边,只有年纪已高的鹤可以与他共同度过。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敬仰和良师益友的缺失之情。

然后,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他说大药已经成了,不必担心太晚;小松树的种植也开始了,不必担心太晚。这里的药和松树都是象征着作者渴望得到王老师的教诲。他认为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得到王老师的指导和灵方,他不知道该向谁去寻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写出了作者对王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得到王老师教诲的遗憾之情。它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师长的崇拜和师道尊重的精神。

“小松初种不嫌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yù zhī guān wáng zūn shī
赠玉芝观王尊师

chǔ chù yān xiá xún zǒng biàn, què lái chéng shì xǐ féng shī.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shí liú jiàn shuō wú rén zài,
时流见说无人在,
nián jì wéi yīng yǒu hè zhī.
年纪唯应有鹤知。
dà yào yǐ chéng níng wèi wǎn, xiǎo sōng chū zhǒng bù xián chí.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zhǎng yōu yī rì guī tiān qù, wèi shòu líng fāng qiǎn wèn shuí.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小松初种不嫌迟”平仄韵脚


拼音:xiǎo sōng chū zhǒng bù xián chí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雍陶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作者介绍


雍陶的生平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长安中。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投贽者少得通。秀才冯道明,时称机捷,因罢举请谒,给阍者曰:“与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见,呵责曰:“与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冯曰:“诵公诗文,室迩人远,何隔平生“吟陶诗数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又“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赠遣之。自负如此。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乐府《折杨柳》之义。题诗曰“従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甚脍炙当时。竟辞荣,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雍陶的轶闻故事

  时代不同了,以往的许多事情也都显得支离破碎,乃至迷离惝恍起来。就是说当年人们在别离之际那种别有风致的做法,现在也早已烟消云散,几乎难觅旧日那令人心旌摇曳的踪迹了。
  话说成都人雍陶,字国钧,他由于少年时期特别贫苦,加以那时四川内乱,他便只得到处流浪,用他自己的诗句表示就是:
  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但雍陶在学习上却非常刻苦用功,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就考取进士,并得到了当时多数名流的大力肯定,从而为他踏入做官一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但刚开始时,他为人有点“恃才傲物”,而且对亲戚朋友也不大去理会。所以,他的老舅李敬之在没能考上进士却又受到他这外甥的傲慢对待后,①一气之下就要回到老家云安去了。在途经三峡时,由于心中愤然不平,李便写了一首诗来讽刺雍,其中有句说:
  地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
  雍接到这诗,细细体味之下,他很为自己的失礼而惭愧。从此以后,舅甥俩的书信来往就多了起来。宣宗大中六年(852年),雍陶做上了国子监《毛诗》博士。这时候,雍的诗名越发大了,并且跟一班著名诗人如贾岛、殷尧藩、章孝标等都有了来往;而他也因自己的诗作而颇为得意,以为可跟六朝时候的著名诗人谢宣城、柳吴兴相媲美了。
  当时有一个名叫冯道明的秀才,人们都说他机敏而巧辨;一天,冯来到了雍居住的官所外,要求雍接见他。门卫就问他跟雍使君有何交情,冯就说他跟雍太守是故交。于是冯被引入门去,但起来迎接的雍并不认识冯,遂生气地斥责道:“我跟你一向不认识,你怎能胡说咱俩有交情呢!”
  而这冯道明居然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平时就拜读过您不少大作,虽说您人不在身边,但是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相通着吗?”说完这番话,冯便开始用高亢的声调念起了雍那比较著名的诗句来:
  立当青草人先见,
  行近白莲鱼未知。
  雍陶一下子就给震住了。此时此刻,只见冯还在往下背诵着:
  闭门客到常如病,
  满院花开未是贫。
  背了七言,冯便开始背雍的五言诗句道:
  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
  面对自己这些很为得意的诗歌被人传诵着,而一向在诗歌方面也颇为自负的雍陶,此时便高兴地跟冯交谈起来。而且在冯辞别时,雍由于对方爱慕自己而深表感动,遂拿出了一笔颇为丰厚的礼物赠给冯,让他作为路费,并以志自己的深切谢意。
  业已出任雅州刺史的雍陶,这种自负的作风依然如故。而雅州城外有一座桥名叫情尽桥,②人们送别时,一定要在此处分手。有一回,雍送友人路过这桥,手下人竟严肃地告诉他说,老爷现在就可以停住脚步了,因为您已经到了“情尽桥”。雍一听,心中不觉深为纳罕,说:“人们都只说是情感难以穷尽,怎么会出现感情穷尽的事儿呢?”说罢,他便命手下人速速去拿笔来;此时,他想到古代乐府诗《折杨柳》中的涵义,当即就把这桥的名字改为“折柳桥”。同时,他还把他上述这意见写成一首诗,并题写在该桥堍的勒石上: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③
  雍陶这首诗传出去后,它很快便脍炙人口了。人们在临别时,即使那些不在折柳桥分别的,也往往会念上雍陶这首诗,以志其深刻的离别之意。
  按:① 《唐诗纪事》、《全唐诗话》、《云溪友议》皆作“李敬之”;而《唐才子传》则作“李钦之”,未知何据,盖形讹也。② 此据《鉴诫录》、《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至于一说桥在简县,《唐诗鉴赏辞典》因之,恐非确。③ 呼,一作“名”;为,难,均读平声。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