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梁上泥”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贺兰作)》,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bú jiàn liáng shàng ní,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君不见梁上泥”全诗: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塞下曲(贺兰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你是否看见了那樱树的枝条,春花凋谢后,蜜蜂不再来觅蜜。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你是否看见了那梁上的泥土,秋风一吹起,燕子就不再停歇。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替代男子从事军事征战,而那些美丽的妇人只能守望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独自一人守夜,不禁泪水盈眶,泪水更多是因为听到夜晚鸟儿的啼叫。诗人通过描写壮游波折、妇人寂寞和夜间鸟啼的情景,表现了塞外边境的荒凉和战乱的悲苦。诗人以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幻、战争的残酷和女性的孤寂,展示了塞外战争环境下人们命运的无奈和悲凉。整首诗展现了当时边疆的悲壮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家园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使人对边疆塞外的艰苦与凄迷产生深深的同情。
sāi xià qū hè lán zuò
塞下曲(贺兰作)
jūn bú jiàn fāng shù zhī, chūn huā luò jǐn fēng bù kuī.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jūn bú jiàn liáng shàng ní,
君不见梁上泥,
qiū fēng shǐ gāo yàn bù qī.
秋风始高燕不栖。
dàng zǐ cóng jūn shì zhēng zhàn, é méi chán juān shǒu kōng guī.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dú sù zì rán kān xià lèi, kuàng fù shí wén niǎo yè tí.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拼音:jūn bú jiàn liáng shàng ní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仄韵) 去声八霁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