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灶重来迹已遗”出自宋代白玉蟾的《送郑阳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ng zào chóng lái jī yǐ y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井灶重来迹已遗”全诗: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採,共君细读汉时碑。
《送郑阳春》是宋代白玉蟾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前身莫是郑安期,
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採,
共君细读汉时碑。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物郑阳春的离别场景。下面是对诗意和赏析的解读:
诗的开篇提到了一个人物的前身,即郑安期,暗示了郑阳春在人生历程中的转变和变迁。诗中描述郑阳春的身世和经历已经隐匿,只能通过他留下的井灶等遗迹来推测。这种描写方式给人以神秘感和隐晦之感。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涧底的菖蒲,但无法采摘,意味着郑阳春已经离去,无法再与他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菖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高雅、清纯和坚韧。这里菖蒲的出现,更加突出了离别的伤感和无奈。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向郑阳春发出劝告,希望他仔细阅读汉代时留下的碑文。这或许是诗人希望郑阳春在离开后能够通过阅读古代碑文,寻找到人生的方向和价值。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思念和希望。通过描写郑阳春的前身、遗迹和菖蒲,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视。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离愁别绪,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sòng zhèng yáng chūn
送郑阳春
qián shēn mò shì zhèng ān qī, jǐng zào chóng lái jī yǐ yí.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jiàn dǐ chāng pú wú kě cǎi, gòng jūn xì dú hàn shí bēi.
涧底菖蒲无可採,共君细读汉时碑。
拼音:jǐng zào chóng lái jī yǐ yí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