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开了尚凭阑”出自宋代卢祖皋的《画堂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ǎi táng kāi le shàng píng l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海棠开了尚凭阑”全诗:柳黄移上袂罗单。
酒醒娇_风鬟。
茗瓯才试鹧鸪斑。
沈炷熏残。
夜雨可无归梦,晓风何处征鞍。
海棠开了尚凭阑。
划地春寒。
《画堂春》是宋代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黄移上袂罗单,酒醒娇_风鬟。
茗瓯才试鹧鸪斑,沈炷熏残。
夜雨可无归梦,晓风何处征鞍。
海棠开了尚凭阑,划地春寒。
中文译文:
垂柳变黄色,拂上袖罗的单衣。
酒醒后,娇艳的发鬓随风飘荡。
新泡的茗瓯,方才试饮,鹧鸪斑的花纹。
香炉中的熏香已经燃尽。
夜雨落下,无法阻挡回家的梦,
清晨的风从何处吹来,驱赶着征鞍。
海棠花已经开放,还可以倚在栏杆上。
春天的氛围已经铺满大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的流露。诗中通过描绘柳树变黄、酒醒后女子的美丽发鬓、茶杯上的鹧鸪斑花纹、熏香的余味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娇艳。
诗的前两句写柳树变黄、女子娇艳的风鬟,通过色彩和形象的对比,表达了春天的明媚和女子的娇美。接着,诗人描绘了喝茶时茶杯上的鹧鸪斑花纹,用以突出细致和精巧,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细腻之美。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夜雨和清晨的风来表达对归家和旅行的向往。夜雨意味着无法归去的梦境,而清晨的风则象征着旅行的呼唤。这种对归家和旅行的思念与期待,使得诗中的春天更具有情感的厚重。
最后两句以海棠花的开放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描绘了春天的氛围已经弥漫在大地上。同时,划地春寒的形容词短语也强调了春天的初寒,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多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归家和旅行的向往。
huà táng chūn
画堂春
liǔ huáng yí shàng mèi luó dān.
柳黄移上袂罗单。
jiǔ xǐng jiāo fēng huán.
酒醒娇_风鬟。
míng ōu cái shì zhè gū bān.
茗瓯才试鹧鸪斑。
shěn zhù xūn cán.
沈炷熏残。
yè yǔ kě wú guī mèng, xiǎo fēng hé chǔ zhēng ān.
夜雨可无归梦,晓风何处征鞍。
hǎi táng kāi le shàng píng lán.
海棠开了尚凭阑。
huà dì chūn hán.
划地春寒。
拼音:hǎi táng kāi le shàng píng lá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