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俗状”出自宋代汪莘的《水龙吟》,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jiān sú zhuà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世间俗状”全诗:当年翦彩垂髫,超然便欲为仙去。
世间俗状,人心狡计,不堪同住。
每坐空山,独临古涧,神闲意寓。
想瀛洲鸡犬,蓬莱猿鹤,应怅望,门前路。
自昔侯王将相,几番成、落花飞絮。
仰天醉眼,兴云妙手,年华迟暮。
长揖烟尘,静朝日月,谁知幽素。
正风清麟背,星垂海角,晓钟初寤。
《水龙吟》是宋代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翦彩垂髫,超然便欲为仙去。
世间俗状,人心狡计,不堪同住。
每坐空山,独临古涧,神闲意寓。
想瀛洲鸡犬,蓬莱猿鹤,应怅望,门前路。
自昔侯王将相,几番成、落花飞絮。
仰天醉眼,兴云妙手,年华迟暮。
长揖烟尘,静朝日月,谁知幽素。
正风清麟背,星垂海角,晓钟初寤。
诗意和赏析:
《水龙吟》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之心境的诗人,他渴望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人回首儿时,曾经有过剪彩长发的时光,幼时的他就有了超然的志向,渴望成仙而去。然而,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常常陷入俗务之中,人心难以捉摸,让他感到难以共处。
每当他独自坐在空山之间,独立于古老的涧谷之前,他的心境变得宁静而超然。他想象着瀛洲上的鸡犬和蓬莱上的猿鹤,感叹自己对这美景的向往,而眼前的路途却是未知的。
诗人回忆起历史上的侯王将相,他们曾多次经历风云变幻,如同绽放的花朵和飞舞的絮花。他仰望天空,眼神醉迷,思绪飘逸如云,但他也深感时光匆匆,年华逝去。
他向烟尘行长揖,静享朝阳和夕阳的美景,但有谁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幽深和素雅。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风清气正的境界,星星仍然挂在海角,黎明钟声刚刚唤醒。这种境界虽然有限,但它展示了诗人对清新纯粹的追求。
《水龙吟》通过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幽雅清新之美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汪莘独特的情感和对自然、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启发人们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shuǐ lóng yín
水龙吟
dāng nián jiǎn cǎi chuí tiáo, chāo rán biàn yù wèi xiān qù.
当年翦彩垂髫,超然便欲为仙去。
shì jiān sú zhuàng, rén xīn jiǎo jì, bù kān tóng zhù.
世间俗状,人心狡计,不堪同住。
měi zuò kōng shān, dú lín gǔ jiàn, shén xián yì yù.
每坐空山,独临古涧,神闲意寓。
xiǎng yíng zhōu jī quǎn, péng lái yuán hè, yīng chàng wàng, mén qián lù.
想瀛洲鸡犬,蓬莱猿鹤,应怅望,门前路。
zì xī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jǐ fān chéng luò huā fēi xù.
自昔侯王将相,几番成、落花飞絮。
yǎng tiān zuì yǎn, xìng yún miào shǒu, nián huá chí mù.
仰天醉眼,兴云妙手,年华迟暮。
cháng yī yān chén, jìng cháo rì yuè, shéi zhī yōu sù.
长揖烟尘,静朝日月,谁知幽素。
zhèng fēng qīng lín bèi, xīng chuí hǎi jiǎo, xiǎo zhōng chū wù.
正风清麟背,星垂海角,晓钟初寤。
拼音:shì jiān sú zhuàng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