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东风”出自宋代卢祖皋的《江城子(外舅作梅玻因寿日作此)》,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o wèn dōng f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笑问东风”全诗:小山初筑自天成。
架危亭。
与云平。
面面梅花,兰槛十分清。
唤得长淮春意满,香暗度,月微明。
数枝长忆傍岩扃。
杖履轻。
醉中行。
笑问东风,何日是归程。
只怕和羹消息近,天未许,遂幽情。
《江城子(外舅作梅玻因寿日作此)》是宋代诗人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小山初筑自天成,架危亭,与云平。
山势崇高,仿佛是自然形成的。在山上搭建了一个危险的亭子,与云彼此平齐。
面面梅花,兰槛十分清。
亭子的四周都开满了梅花,花香弥漫,使得亭子的兰槛清新明亮。
唤得长淮春意满,香暗度,月微明。
这里指唤醒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春意,花香隐约飘来,月光微弱。
数枝长忆傍岩扃,杖履轻,醉中行。
几树梅花让人回忆起曾经靠近岩石的时刻,手拄拐杖,脚步轻盈,仿佛在醉酒中行走。
笑问东风,何日是归程。
欢笑着向东风询问,何时才能回家。
只怕和羹消息近,天未许,遂幽情。
只怕和羹(指家中的美食)离自己越来越近,但天空还没有给予许可,于是只能寄托幽怀之情。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山亭上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乡愁和归家的思念之情。梅花象征着坚韧、孤高和清雅,与亭子和山景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对安乐和归隐的向往。整首诗词以清新雅致的语言和细腻的意境,展现了卢祖皋独特的艺术风格。
jiāng chéng zǐ wài jiù zuò méi bō yīn shòu rì zuò cǐ
江城子(外舅作梅玻因寿日作此)
xiǎo shān chū zhù zì tiān chéng.
小山初筑自天成。
jià wēi tíng.
架危亭。
yǔ yún píng.
与云平。
miàn miàn méi huā, lán kǎn shí fēn qīng.
面面梅花,兰槛十分清。
huàn dé zhǎng huái chūn yì mǎn, xiāng àn dù, yuè wēi míng.
唤得长淮春意满,香暗度,月微明。
shù zhī zhǎng yì bàng yán jiōng.
数枝长忆傍岩扃。
zhàng lǚ qīng.
杖履轻。
zuì zhōng xíng.
醉中行。
xiào wèn dōng fēng, hé rì shì guī chéng.
笑问东风,何日是归程。
zhǐ pà hé gēng xiāo xī jìn, tiān wèi xǔ, suì yōu qíng.
只怕和羹消息近,天未许,遂幽情。
拼音:xiào wèn dōng fēng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