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柱侧檐欹瓦欲飘”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柱侧檐欹瓦欲飘”出自宋代李廌的《瓦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ù cè yán yī wǎ yù piā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柱侧檐欹瓦欲飘”全诗

《瓦庙》

柱侧檐欹瓦欲飘

柱侧檐欹瓦欲飘,断垣苔涩树萧萧。
满庭荒草无香火,惟有禽声伴寂寥。


赏析


《瓦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廌。诗意描绘了一座破败的瓦庙景象,通过描写庙宇的残破不堪和周围环境的凄凉荒芜,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寥和孤寂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柱侧檐欹瓦欲飘,
断垣苔涩树萧萧。
满庭荒草无香火,
惟有禽声伴寂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瓦庙为背景,通过对庙宇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庙宇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寂寥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的"柱侧檐欹瓦欲飘"表明了瓦庙的残破状态。这里的"柱侧檐"指的是庙宇的柱子和檐口,"欹瓦欲飘"则揭示出瓦片已经松动,随时可能被风吹走的危险状态。这种描写传达了庙宇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印象。

接着,诗人描述了"断垣苔涩树萧萧"的景象。这里的"断垣"指的是庙宇周围的围墙或墙壁已经倒塌,"苔涩树萧萧"则暗示了墙壁上长满了青苔,树木在凄凉中发出萧瑟的声音。这种描写增强了庙宇的荒凉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岁月流转和荒废带来的凄凉景象。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庙宇内的景象。"满庭荒草无香火"表明庙宇内已经长满了杂草,没有了香火祭拜,再次强调了庙宇的冷落和废弃。然而,诗人指出"惟有禽声伴寂寥",在这片荒废的庙宇中,唯一能够听到的声音就是鸟儿的鸣叫声。这种寂寥中的禽声,更加凸显了庙宇的孤寂和无人问津的现状。

整首诗通过对瓦庙的描写,以及庙宇周围的凄凉景象和庙内的寂寥声音,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情。通过这种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庙宇文化遗迹的关注和对荒废遗迹所蕴含的历史和情感的思考。

“柱侧檐欹瓦欲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 miào
瓦庙

zhù cè yán yī wǎ yù piāo, duàn yuán tái sè shù xiāo xiāo.
柱侧檐欹瓦欲飘,断垣苔涩树萧萧。
mǎn tíng huāng cǎo wú xiāng huǒ, wéi yǒu qín shēng bàn jì liáo.
满庭荒草无香火,惟有禽声伴寂寥。

“柱侧檐欹瓦欲飘”平仄韵脚


拼音:zhù cè yán yī wǎ yù piāo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作者简介


李廌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作者介绍


李廌的主要作品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