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疑逋客”出自唐代羊士谔的《守郡累年俄及知命聊以言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guó yí bū kè,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南国疑逋客”全诗: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
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聊持循吏传,早晚□为徒。
《守郡累年俄及知命聊以言志》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
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聊持循吏传,早晚□为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羊士谔守郡多年的心境和人生感悟。他自称是南国的逋客,比喻自己在官场上游移不定,感到迷茫。而他选择在东山隐居,过起了老年的生活。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愚者。他自愧气度不如龙剑,但他的心境清明,热爱世俗之外的宁静和安逸。他只是从事着平凡的官吏工作,希望能够以此传承前人的遗志,并在早晚的时光里做一名普通的徒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羊士谔自称是南国的逋客,表达了他在官场中游移不定、迷茫的心情。然而,在东山隐居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认识到登上朝廷并不是真正的隐士生活,反而是一种世俗的追求。他选择远离喧嚣,过起了老年人的宁静生活,心境变得清明起来。他坦然地承认自己在气度上不如龙剑,但他喜爱宁静和美好的事物,比如玉壶。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吏,但希望通过坚持前人的遗志,传承下去,并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学习和成长。
这首诗词展示了羊士谔对生活的深思和对追求宁静、清明心境的向往。他通过自我反省,选择了远离世俗的生活方式,并表达了对平凡工作的珍视和对前人智慧的敬仰。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给人一种淡然从容、追求内心平静的美感。
shǒu jùn lěi nián é jí zhī mìng liáo yǐ yán zhì
守郡累年俄及知命聊以言志
nán guó yí bū kè, dōng shān zuò lǎo fū.
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
dēng cháo fēi dà yǐn, chū gǔ shì zhēn yú.
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
qì zhí cán lóng jiàn, xīn qīng ài yù hú.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liáo chí xún lì chuán, zǎo wǎn wèi tú.
聊持循吏传,早晚□为徒。
拼音:nán guó yí bū kè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