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将谈笑对风尘”出自唐代鲍防的《送薛补阙入朝(一作鲍溶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óu jiāng tán xiào duì fēng ch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犹将谈笑对风尘”全诗: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
每叹陆家兄弟少,更怜杨氏子孙贫。
柴门岂断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
赖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
《送薛补阙入朝》(一作《鲍溶诗》)是唐代文学家鲍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状元进士薛补阙的赞美和送行之情。
诗中,诗人首先对薛补阙的才华和收到的恩宠表示赞叹:“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指出薛补阙是平原门下众多官员中唯一受到恩宠而没有丧命的人。接着,诗人叹息陆家兄弟少,表示对陆羽兄弟能力悬殊的遗憾,同时对杨氏子孙贫困感到同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送别的场景。他用“柴门”“鲁酒”来形容送行的情景,表达他不舍薛补阙离去,酒不醉的心情。然而,他安慰自己:薛补阙还能依据军中遗令,与人畅谈,融入到社会风尘之中。
整首诗意融媒,情感真挚。通过对薛补阙的赞美和送行表达,诗人展现了他对才华出众、受宠的君子的欣赏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担忧。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现了深情厚意的友谊和送别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sòng xuē bǔ quē rù cháo yī zuò bào róng shī
送薛补阙入朝(一作鲍溶诗)
píng yuán mén xià shí yú rén, dú shòu ēn duō wèi shā shēn.
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
měi tàn lù jiā xiōng dì shǎo,
每叹陆家兄弟少,
gèng lián yáng shì zǐ sūn pín.
更怜杨氏子孙贫。
zhài mén qǐ duàn shī xíng mǎ, lǔ jiǔ nà kān zuì jìn chén.
柴门岂断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
lài yǒu jūn zhōng yí lìng zài, yóu jiāng tán xiào duì fēng chén.
赖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
拼音:yóu jiāng tán xiào duì fēng ché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鲍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官员、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
接连升迁
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年少时丧父家中贫穷,立志学习,擅长写诗作文。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做太原节帅,患病,唐代宗李豫授任鲍防为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并召见他,加以慰勉后派出。不久主持留后事务,兼太原尹、节度使。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唐代宗下诏为他绘像放在另外的宫殿中。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
善于识人
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录取穆质、裴复、柳公绰、归登、崔邠、韦纯、魏弘简、熊执易等人,世人赞美鲍防识人。当时连年旱灾,于是策问阴阳灾害云气等,穆质答道:“按照汉代旧例,要免去三公,卜式则请烹桑弘羊”借此指责当时辅佐朝政的人。右司郎中独孤愐打算不取穆质,鲍防不同意,说:“让皇上听到从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不是很好吗?”最终将穆质录取高等,皇帝见到那篇对策非常赞赏。
受到排挤
起初,鲍防与知杂御史窦参相遇,前导的骑士没有退避,窦参处罚了他的奴仆。窦参做宰相后,鲍防正任京兆尹,窦参逼迫他辞官任工部尚书。鲍防气愤地说:“我与萧昕的儿子同龄,却与萧昕一同告老辞职,这是因为宰相余怒未消啊!”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鲍防尤其擅长作诗,有感而发,讽刺时弊,受到人们的称赞。他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关系好,当时号称“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