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总是太平人”出自唐代高适的《九曲词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kàn zǒng shì tài píng ré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相看总是太平人”全诗: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九曲词三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许国从来彻庙堂,
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
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
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
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
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
黄河不用更防秋。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描绘了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太平安乐的景象。诗中首先表述了许国的庙堂从来没受到战争的干扰,国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战事。将军在天上封侯,御史台上出现了异姓王,表明国家的统治体制稳定和太平时期的景象。随后描绘了成千上万的骑士争相歌唱,美丽的杨柳迎春飘舞,锦绣骐驎对舞千场,处处都是和谐与欢洽的场景。最后两句讲述了铁骑横行在铁岭之头,西边望去可以见到逻逤(古代边防长城)去追逐所谓的封侯,青海正准备举办马上的盛宴,而黄河也不再需要防备秋季的大水。
整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繁荣和太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睦邻友好、和平安定的向往和祝愿。同时,描绘了武将封侯、政府官员异姓王的景象,意味着社会秩序井然,统治稳定,国家昌盛繁荣。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唐代中期的太平盛世,体现了高适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向往。
jiǔ qǔ cí sān shǒu
九曲词三首
xǔ guó cóng lái chè miào táng, lián nián bù wéi zài jiāng chǎng.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jiāng jūn tiān shàng fēng hóu yìn, yù shǐ tái shàng yì xìng wáng.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wàn qí zhēng gē yáng liǔ chūn, qiān chǎng duì wǔ xiù qí lín.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dào chù jǐn féng huān qià shì, xiāng kàn zǒng shì tài píng rén.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tiě qí héng xíng tiě lǐng tóu, xī kàn luó suò qǔ fēng hóu.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qīng hǎi zhǐ jīn jiāng yìn mǎ, huáng hé bù yòng gèng fáng qiū.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拼音:xiāng kàn zǒng shì tài píng rén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