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海岸耕残雪”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海岸耕残雪”出自唐代皇甫冉的《送王翁信还剡中旧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ǎi àn gēng cán xuě,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海岸耕残雪”全诗

《送王翁信还剡中旧居》

海岸耕残雪

海岸耕残雪,溪沙钓夕阳。
客中何所有,春草渐看长。


赏析


送王翁信还剡中旧居

海岸耕残雪,溪沙钓夕阳。
客中何所有,春草渐看长。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王翁的信回剡中的旧居

海岸上的农夫除去残雪耕作,溪沙中钓夕阳。
身在客中,心里有何所属?春草渐渐变得茂盛。

诗意:

这首诗词是唐代皇甫冉创作的《送王翁信还剡中旧居》。诗人是在送别王翁的同时,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情怀。诗首以海岸农夫耕作、溪沙中钓夕阳的景象描写开篇,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人在自然中安乐淡泊的心态。在客居他乡的王翁聚散之际,诗人问道:“身在客中,心里有何所属?”这是在探索个人的存在与归属问题,也是对旅人在异乡的思考与寻找。最后两句“春草渐看长”,暗示着岁月悄悄流逝,季节不停更替,人们的归属感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生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质朴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别离和流水岁月的感慨。通过描绘海岸农夫的耕作和溪边渔人钓鱼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宁静、恬然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反问句也寓意深远,探讨了人在他乡的归属感和寻找。最后的一句“春草渐看长”隐含着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主题,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叹。整首诗以简洁的词语、生动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传达了对于生命流转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海岸耕残雪”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wáng wēng xìn hái shàn zhōng jiù jū
送王翁信还剡中旧居

hǎi àn gēng cán xuě, xī shā diào xī yáng.
海岸耕残雪,溪沙钓夕阳。
kè zhōng hé suǒ yǒu, chūn cǎo jiàn kàn zhǎng.
客中何所有,春草渐看长。

“海岸耕残雪”平仄韵脚


拼音:hǎi àn gēng cán xuě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作者简介


皇甫冉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作者介绍


皇甫冉的生平

  10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皇甫冉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来被称为皇甫舍(今属芳庄镇)。因奉使江表,病卒丹阳,享年54岁。

皇甫冉的作品一览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

皇甫冉的评价

  皇甫冉所作诗句精玄微妙,《全唐诗》言他“天机独得,远出情外。”唐高仲武评他:“可以雄视潘(岳)、张(协),平揖沈(约)、谢(灵运)。”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评他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巫山峡》更是名扬诗坛,其诗曰:“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该诗文词清丽,意境明朗,浑然天成,音韵流畅。刘禹锡过巫山时,见古人题诗千余首,独挑皇甫冉等四人的诗各一首为代表,而明代胡应麟则认为四首中皇甫冉的最佳。故《巫山峡》又有唐人三峡诗魁首之称。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