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官滞酒翁”出自宋代赵蕃的《寄峡州使君郭郎中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guān zhì jiǔ w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移官滞酒翁”全诗:汉代郭林宗,词场继国风。
郎官曾赐被,刺史蹔凭熊。
为客留工部,移官滞酒翁。
淮阳岂为薄,无恨不居中。
《寄峡州使君郭郎中三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诗词。这首诗共有三首,描写了郭郎中在峡州任职期间的遭遇和心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我寄去峡州的三首诗,
表达了我对郭郎中的思念。
他曾在汉代被赏赐衣服,
后来成为刺史、熊凭的属下。
如今他作为客人留在工部,
却被调离官职,像滞留的酒翁。
淮阳的境遇何其艰难,
但他心中没有怨恨,仍然安居其中。
这首诗以寄托的方式表达了赵蕃对郭郎中的思念之情。郭郎中曾经在汉代受到赏赐,之后他担任了刺史的职位,并成为熊凭的部下。然而,他后来被调至工部,官职降低,就像滞留的酒翁一样。尽管面临困境,郭郎中并没有怨恨,仍然能够安居其中。
第二首:
我写下这首诗,
表达了我对郭郎中的思念。
他曾在汉代受到赏赐,
后来成为刺史、熊凭的部下。
但现在他被调至工部,
官职降低,像滞留的酒翁。
淮阳并不是那么贫瘠,
他没有怨恨,仍然安居其中。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再次表达了赵蕃对郭郎中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郭郎中曾受到赏赐,并担任刺史、熊凭的属下。然而,他后来被调至工部,官职降低,就像滞留的酒翁一样。淮阳并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但郭郎中并没有怨恨,仍然能够安居其中。
第三首:
我写了这首诗,
表达了我对郭郎中的思念。
他曾在汉代受到赏赐,
后来成为刺史、熊凭的部下。
但现在他被调至工部,
官职降低,像滞留的酒翁。
淮阳并不是那么贫瘠,
他没有怨恨,仍然安居其中。
第三首诗与前两首诗的内容相似,再次表达了赵蕃对郭郎中的思念之情。郭郎中曾在汉代受到赏赐,并担任刺史、熊凭的属下。然而,他后来被调至工部,官职降低,就像滞留的酒翁一样。尽管面临困境,他没有怨恨,仍然能够安居其中。
这三首诗词通过对郭郎中遭遇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思念和敬佩之情。郭郎中曾经受到赏赐并担任重要职位,但后来被调离原职,官职降低。然而,他并没有因此产生怨恨,而是选择了接受现状并安居其中。这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令人钦佩,诗词通过对他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对这种品质的赞赏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三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郭郎中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思念和对他坚韧乐观态度的赞赏。这些诗词通过情感与意境的交融,传达了作者对一个平凡官员的敬意,同时也展示了人生中面对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包容心态。
jì xiá zhōu shǐ jūn guō láng zhōng sān shǒu
寄峡州使君郭郎中三首
hàn dài guō lín zōng, cí chǎng jì guó fēng.
汉代郭林宗,词场继国风。
láng guān céng cì bèi, cì shǐ zàn píng xióng.
郎官曾赐被,刺史蹔凭熊。
wèi kè liú gōng bù, yí guān zhì jiǔ wēng.
为客留工部,移官滞酒翁。
huái yáng qǐ wèi báo, wú hèn bù jū zhōng.
淮阳岂为薄,无恨不居中。
拼音:yí guān zhì jiǔ wē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