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浪秋山千万层”出自唐代齐己的《水边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é làng qiū shān qiān wàn cé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隔浪秋山千万层”全诗:身著袈裟手杖藤,水边行止不妨僧。
禽栖日落犹孤立,隔浪秋山千万层。
《水边行》是一首唐代齐己的诗作,描述了行走在水边的僧人的景象。
水边行,身穿袈裟手持藤杖,行走在水边,一点也不妨碍这位僧人。禽鸟栖息在夕阳下,依然孤单地独立在水边,潮水隔断了秋天的山峦,形成千万重叠的波浪。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僧人以袈裟和藤杖为标志,寓意着他的身份和修行者的状态。他在水边行走,毫无拖累,仿佛与世隔绝。禽鸟栖息在夕阳下,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宁静和和谐。秋天的山峦隔断了波浪,创造出让人恍若置身于远离尘嚣的景象。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僧人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同时,诗人通过隔断波浪的山峦,暗示了禅修者超越世俗的追求,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描写,通过对水边行走的僧人的描绘,抒发了修行者宁静而超脱的心态。同时,通过对禽鸟和秋山的描写,表达了追求自然和心灵的自由与和谐的主题。整体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引发人对内心的思考。
shuǐ biān xíng
水边行
shēn zhuó jiā shā shǒu zhàng téng, shuǐ biān xíng zhǐ bù fáng sēng.
身著袈裟手杖藤,水边行止不妨僧。
qín qī rì luò yóu gū lì, gé làng qiū shān qiān wàn céng.
禽栖日落犹孤立,隔浪秋山千万层。
拼音:gé làng qiū shān qiān wàn céng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