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过渭北”出自唐代卢照邻的《结客少年场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òu jī guò wèi bě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斗鸡过渭北”全诗: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玉剑浮云骑,金鞭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胡风。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诗词的中文译文:
《结客少年场行》
长安再游侠,洛阳富财雄。
玉剑如浮云骑,金鞭明月为弓。
斗鸡赛过渭北,疾驰向关东。
远远地看见孙宾,郭解暗地相通。
不愿接受千金爵,有谁评衡万里功。
将军从天降下来,虏骑升入云中。
战火夜晚如月,军队的气势招来彩虹。
横冲直撞为知己,背负着羽毛遥从军。
龙旌在黯淡的朔风中迷失,鸟群在胡风中翻滚。
追逐敌人死在瀚海,战争结束后,阴山空空。
归来向天子道谢,与马上的老人相同。
诗意和赏析:
《结客少年场行》描绘了少年时代的游侠生活和战争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长安和洛阳两个古都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繁荣和富贵。诗中的玉剑和金鞭象征了侠义和勇敢。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揭示了游侠的勇猛,孙宾和郭解的相遇暗示了他们的默契与友情。诗中提到不愿受封赏和功勋,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以及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等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气势磅礴。诗末,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马上老人的尊敬。整首诗以其辞章质朴,描写生动,意象丰富,展示了唐代诗人卢照邻的才华和对少年时代和侠客精神的崇敬。
jié kè shào nián chǎng xíng
结客少年场行
cháng ān zhòng yóu xiá, luò yáng fù cái xióng.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yù jiàn fú yún qí, jīn biān míng yuè gōng.
玉剑浮云骑,金鞭明月弓。
dòu jī guò wèi běi, zǒu mǎ xiàng guān dōng.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sūn bīn yáo jiàn dài, guō jiě àn xiāng tōng.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bù shòu qiān jīn jué, shuí lùn wàn lǐ gōng.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jiāng jūn xià tiān shàng, lǔ qí rù yún zhōng.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fēng huǒ yè shì yuè, bīng qì xiǎo chéng hóng.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héng xíng xùn zhī jǐ, fù yǔ yuǎn cóng róng.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lóng jīng hūn shuò wù, niǎo zhèn juǎn hú fēng.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胡风。
zhuī bēn hàn hǎi yàn, zhàn bà yīn shān kōng.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guī lái xiè tiān zǐ, hé rú mǎ shàng wēng.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拼音:dòu jī guò wèi běi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仄韵) 入声十三职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