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堪忆旧经过”出自唐代齐己的《寄无愿上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ù rén kān yì jiù jīng guò,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故人堪忆旧经过”全诗: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寄无愿上人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译文:
送给无愿的上人
六十八岁过去,快要七十岁了,与师父相比,白发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
谁说生死之间没有消失的地方,还有什么修行可以做呢?
普通的人怎么可能完全摆脱善恶之分,朋友们值得回忆的过往。
回到本源,身体化为灰烬,飘散无处,那也无所谓了。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个晚年与师父的对比为主题,表达了人在即将死亡的时候对于修行的追求和对于世界的看法。诗人通过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生死无法预测,也无法通过修行来避免。他同时也指出,普通人无法完全摆脱善恶之分,而应该回忆和珍惜自己和朋友们的过往经历。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即回归本源、化为灰烬,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生命都是没有意义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与师父的对比,抒发了对于生老病死的思考和对于修行的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普通人无法摆脱善恶之分,只能珍惜过往经历。最后,他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死亡,认为回归本源、化为灰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需太过计较。整首诗笔触简练,意境深远,思想深刻,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修行的洞悉与领悟。
jì wú yuàn shàng rén
寄无愿上人
liù shí bā qù qī shí suì, yǔ shī nián bìn bù zhēng duō.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shuí yán shēng sǐ wú xiāo chù,
谁言生死无消处,
hái yǒu xiū xíng nà de hé.
还有修行那得何。
kāi shì ān néng qióng hào wù, gù rén kān yì jiù jīng guò.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huì guī yuán shàng fén shēn hòu, yī zhèn huī fēi yě rèn tā.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拼音:gù rén kān yì jiù jīng guò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