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听尽金鸡鸣”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听尽金鸡鸣”出自宋代何梦桂的《和虑可庵悲秋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īng jǐn jīn jī mí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听尽金鸡鸣”全诗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听尽金鸡鸣

秋风来天河,天河浅且清。
天孙抚机杼,终日织不成。
自从夫君去,听尽金鸡鸣
妾身倘未死,妾心百炼精。


赏析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思念丈夫的孤寂和无奈之情,以及她对自身坚韧和忠诚的承诺。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风来天河,天河浅且清。
秋天的风吹过天河,天河水浅而清澈。
这里的"天河"可以理解为天上的河流,象征着天空。秋天的天空湛蓝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和澄明的感觉。

天孙抚机杼,终日织不成。
天孙(指女子)抚摸着织布机,整天努力地织布却无法完成。
这里以织布来比喻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她忍受着孤独和无尽的等待,但仍然无法抚平内心的痛苦。

自从夫君去,听尽金鸡鸣。
自从丈夫离去,听尽黎明时分金鸡的鸣叫声。
金鸡鸣是黎明的象征,它的鸣叫声代表着夜晚的结束与新的一天的开始。这里表达了女主人公夜晚孤独地度过,每当黎明来临时,她都会听到金鸡的鸣叫声,更加深了她对丈夫离去的思念之情。

妾身倘未死,妾心百炼精。
我虽然身在世上,但若不是因为死亡,我的心已经经历了百般磨砺。
这两句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丈夫的忠诚和坚定。即使丈夫已经离去,她仍然坚信自己的心灵会经受百般考验并保持纯净。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秋天的天空、织布机的比喻以及黎明时分的金鸡鸣叫声,表达了女主人公在丈夫离去后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她用自身的坚忍和忠诚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强。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坚韧。它展示了诗人对爱情和忠诚的理解,以及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的应对态度。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共鸣,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崇高和人性的美好。

“听尽金鸡鸣”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lǜ kě ān bēi qiū shí shǒu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qiū fēng lái tiān hé, tiān hé qiǎn qiě qīng.
秋风来天河,天河浅且清。
tiān sūn fǔ jī zhù, zhōng rì zhī bù chéng.
天孙抚机杼,终日织不成。
zì cóng fū jūn qù, tīng jǐn jīn jī míng.
自从夫君去,听尽金鸡鸣。
qiè shēn tǎng wèi sǐ, qiè xīn bǎi liàn jīng.
妾身倘未死,妾心百炼精。

“听尽金鸡鸣”平仄韵脚


拼音:tīng jǐn jīn jī mí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何梦桂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作者介绍


何梦桂的介绍

  何梦桂 (1229—1303),字岩叟,别号潜斋,谥号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自幼从学于名师夏讷斋先生,深受教益。咸淳元年(1265年)省试第一,举进士,廷试第三名(即“探花”)。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进士。宋度宗得知何梦桂与黄蜕、方逢辰同堂就读于石峡书院,故御书“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联句相赠。梦桂初为台州军判官,历官太常博士,咸淳十年(1274年)任监察御史。曾任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富昌(后改名文昌)小酉源,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推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屡召不赴。著书自娱,终老家中。学者称之为“潜斋先生”。梦桂精于易,所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诸书,其《潜斋文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现何家家谱百字歌为文建公所编。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