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卧看岩雨泻清沟”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卧看岩雨泻清沟”出自宋代李弥逊的《大宁以雨复留借榻老僧禅室》,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ò kàn yán yǔ xiè qīng gōu,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卧看岩雨泻清沟”全诗

《大宁以雨复留借榻老僧禅室》

卧看岩雨泻清沟

乞得禅房半日留,卧看岩雨泻清沟
浮云岂是尘中物,又逐秋风天外游。


赏析


诗词:《大宁以雨复留借榻老僧禅室》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译文:
乞得禅房半日留,
卧看岩雨泻清沟。
浮云岂是尘中物,
又逐秋风天外游。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乞求在大宁以雨的借榻老僧禅室中逗留半日的情景。他躺在床上观赏着岩石上倾泻而下的雨水,清澈的溪水从沟渠中流淌。诗人通过描绘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禅室、大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禅境与自然的美好画面。诗人通过乞求留在禅房的半日,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内心宁静和禅修的向往。他躺在床上,凝望着岩石上不断倾泻的雨水,清澈的溪水从沟渠中流淌。雨水和溪水的形象象征着清净和洗涤,给人以平静和宁静的感觉。

诗句中的“浮云岂是尘中物,又逐秋风天外游”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他认为浮云并不属于尘世间的物质,而是随着秋风飘荡在天空中的自由存在。这句话既是对世俗喧嚣的抵制,也是对自由追求的表达。

整首诗以简练的词句描绘了禅房与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来感受到宁静与自由的美好,同时也引发对于内心追求的思考。

“卧看岩雨泻清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à níng yǐ yǔ fù liú jiè tà lǎo sēng chán shì
大宁以雨复留借榻老僧禅室

qǐ dé chán fáng bàn rì liú, wò kàn yán yǔ xiè qīng gōu.
乞得禅房半日留,卧看岩雨泻清沟。
fú yún qǐ shì chén zhōng wù, yòu zhú qiū fēng tiān wài yóu.
浮云岂是尘中物,又逐秋风天外游。

“卧看岩雨泻清沟”平仄韵脚


拼音:wò kàn yán yǔ xiè qīng gōu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