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古台巍立”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古台巍立”出自宋代沈瀛的《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tái wēi l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古台巍立”全诗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

古台巍立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
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赏析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是宋代沈瀛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
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诗词的中文译文: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

姑孰是一个著名的地方,黄山旁边有一座古老的台子耸立。
秋天渐渐老去,重阳节的天气,郊野原野清澈明亮。
隐约能看到远处的西州,长江两岸平坦如席子。
悲叹英雄们,千百年来到现在,只剩下空荡的遗迹。

吴太守,才华出众。
寻找胜利的事情,庆祝美好的节日。
聚集了千骑士,载歌载舞,遍游南方的农田。
胸怀广阔如江城一面,勇往直前,千里之内无敌手。
继续前进,观看击桨溯流,邪恶之气消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英雄壮丽的历史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的英雄和辉煌的历史的怀念之情。诗中描述了姑孰地方的古台和黄山,描绘了秋天郊外的宜人景色,长江平如席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但与此同时,诗人也感到怅然若失,因为英雄们的事迹和辉煌已经成为遗迹,只能在历史上回味。这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吴太守,赞颂他的才华和文章的出众。他寻找胜利的事情,庆祝美好的节日。千骑士载歌载舞,游览南方的农田,展示了吴太守的英勇和胸怀。他勇往直前,无敌于千里之内。诗人继续前进,观看击桨溯流,意味着打破困境和消除邪恶之气。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英雄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英雄精神的赞颂。诗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希望、力量和前行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邪恶力量的抗争。

“古台巍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ǎn jiāng hóng jiǔ rì dēng líng qiāo tái
满江红(九日登凌敲台)

gū shú míng bāng, huáng shān pàn gǔ tái wēi lì.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qiū jiàn lǎo chóng yáng tiān qì, jiāo yuán chéng bì.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yǐn yǐn xī zhōu zēng yuǎn wàng, cháng jiāng yí dài píng rú xí.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chàng yīng xióng qiān gǔ dào rú jīn, kōng yí jī.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wú tài shǒu, wén zhāng bó.
吴太守,文章伯。
xún shèng shì, chóu jiā jié.
寻胜事,酬佳节。
yōng shēng gē qiān qí, biàn yóu nán mò.
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jīn dài jiāng chéng dāng yī miàn, zhé chōng qiān lǐ wú qiáng dí.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gēng xíng kàn jī jí sù zhōng liú, yāo fēn xī.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古台巍立”平仄韵脚


拼音:gǔ tái wēi lì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作者简介


沈瀛沈瀛[yíng],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1卷,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村丛书》本。

作者介绍


沈瀛的历史评价

  杨万里曾经赠以诗云:"逢着诗人沈竹斋,叮咛有口不须开。被他写入《旁观录》,驷马如何追得回?"今其书不传。自杨诗看来,《旁观录》大概是《世说新语》一类体裁的书,多记当时文人言行。又有《竹斋词》1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今存80首。其长调写景,规摹柳永(如〔念奴娇〕7首),小令则杂采民间俗语、佛道禅语、玄谈、格言入词。如《醉落魄》云:"来时便有归时刻,归时便是来时迹。世间万事曾经历。只看如今,无不散筵席。"其末句为明清说部所常用(如《金瓶梅》、《珍珠衫》、《红楼梦》),知其源于宋人口头谚语。集中〔减字木兰花〕多至48首,韵脚悉同,亦可见其才情横溢。近人陈衍评其诗曰"倒戟而入作法"(见《宋诗精华录》卷三)。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