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谁言次东道”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谁言次东道”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yán cì dōng dà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谁言次东道”全诗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谁言次东道

县城苍翠里,客路两崖开。
硖石云漠漠,东风吹雨来。
吾兄此为吏,薄宦知无媒。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
秩满少馀俸,家贫仍散财。
谁言次东道,暂预倾金罍。
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赏析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县城苍翠里,客路两崖开。
硖石云漠漠,东风吹雨来。
吾兄此为吏,薄宦知无媒。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
秩满少馀俸,家贫仍散财。
谁言次东道,暂预倾金罍。
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中文译文:

在县城的苍翠里,客路分两边从山崖间延伸。
硖石上云雾飘渺,东风吹来雨点。
我的兄长在这里担任官职,但却没有人引荐他。
他以才名传入楚地,自己却只抱着秦国的宝镜。
在五斗米间弯腰行走,默默地随着尘埃。
虽然薪俸已满,但家境贫穷仍散财。
有人说我只暂时到这里寻求财谋,预计着金罍中的酒将倾。
尽管愿意稍作停留,但回归的时间已经催促着。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长卿在硖石遇到雨天时,前往从兄子英的宅邸参加宴会的情景。诗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兄弟之间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的开端描绘了一个风景如诗画般的小县城,客路两边是巍峨的山崖,硖石上云雾缭绕,东风吹来雨点。这些描写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兄长的境遇。他的兄长虽然在这里担任官职,但却没有人为他引荐。然而,他的名声却传遍了楚地,并以秦国的宝镜为象征。这揭示出兄长的才华和魅力,他在官场中默默奉献,黾勉随尘埃。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兄长境况的忧虑。尽管兄长的待遇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他仍然愿意接济贫穷的亲属,并与他们分享财富。这充分展示了他的宽容和慷慨之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停留下来的愿望,但他意识到时间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回去继续自己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官吏在现实中的奋斗和悲苦。兄弟之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犹豫都融入了诗的情节中,使得这首诗流露出沉郁而真挚的情感。

“谁言次东道”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á shí yù yǔ, yàn qián zhǔ bù cóng xiōng zi yīng zhái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xiàn chéng cāng cuì lǐ, kè lù liǎng yá kāi.
县城苍翠里,客路两崖开。
xiá shí yún mò mò, dōng fēng chuī yǔ lái.
硖石云漠漠,东风吹雨来。
wú xiōng cǐ wèi lì, báo huàn zhī wú méi.
吾兄此为吏,薄宦知无媒。
fāng cùn bào qín jìng, shēng míng chuán chǔ cái.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shé yāo wǔ dòu jiān, mǐn miǎn suí chén āi.
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
zhì mǎn shǎo yú fèng, jiā pín réng sàn cái.
秩满少馀俸,家贫仍散财。
shuí yán cì dōng dào, zàn yù qīng jīn léi.
谁言次东道,暂预倾金罍。
suī yù shǎo liú cǐ, qí rú guī xiàn cuī.
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谁言次东道”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yán cì dōng dào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