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山门石何处”出自唐代齐己的《寄朗陵二禅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wàng shān mén shí hé chǔ,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南望山门石何处”全诗:潇湘曾宿话诗评,荆楚连秋阻野情。
金锡罢游双鬓白,铁盂终守一斋清。
篇章老欲齐高手,风月闲思到极精。
南望山门石何处,沧浪云梦浸天横。
寄朗陵二禅友
潇湘曾宿话诗评,
荆楚连秋阻野情。
金锡罢游双鬓白,
铁盂终守一斋清。
篇章老欲齐高手,
风月闲思到极精。
南望山门石何处,
沧浪云梦浸天横。
中文译文:
寄给朗陵山二位禅友
在潇湘曾经留宿,谈论诗词评点,
在荆楚连绵的秋季中阻止了我的野情。
金戒指停止游历时,我的双鬓也变得白发苍苍,
铁碗不曾离开,一直守持着清净精神。
我的文章和作品渐渐想与高手们并齐,
风月之间闲坐思绪达到极致精妙。
向南望朗陵山门,石头在何处?
沧浪江上的云和梦在天空中泛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寄给朗陵山上的两位禅宗友人,表达了对诗歌和文学的追求,并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中提到自己曾在湘、潇两地留宿过,与他人讨论过诗词。这表明诗人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和才华。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提到自己在荆楚地区度过的一段时间,这里的“连秋阻野情”意味着现实的困扰与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提到金锡和铁盂,金锡代表了诗人放弃的游历和享受的世俗欲望,而铁盂则象征了诗人守一斋清静的心境。诗人说金锡罢游时,双鬓却已经白发苍苍,这表明诗人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对诗歌和清净生活的追求。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自己的文章和作品,说自己渐渐想要与高手们并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诗歌水平的追求。同时,诗人在闲坐之间思绪达到了极致精妙,显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清醒和思考。
最后,诗人向南望朗陵山门,询问山门上的石头在何处,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沧浪云梦浸天横,表达了诗人对幻想和梦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诗歌、清净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追求和哲理的追求。诗词意境优美,用词简洁而质朴,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jì lǎng líng èr chán yǒu
寄朗陵二禅友
xiāo xiāng céng sù huà shī píng, jīng chǔ lián qiū zǔ yě qíng.
潇湘曾宿话诗评,荆楚连秋阻野情。
jīn xī bà yóu shuāng bìn bái,
金锡罢游双鬓白,
tiě yú zhōng shǒu yī zhāi qīng.
铁盂终守一斋清。
piān zhāng lǎo yù qí gāo shǒu, fēng yuè xián sī dào jí jīng.
篇章老欲齐高手,风月闲思到极精。
nán wàng shān mén shí hé chǔ, cāng láng yún mèng jìn tiān héng.
南望山门石何处,沧浪云梦浸天横。
拼音:nán wàng shān mén shí hé chǔ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