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似西湖半树梅”出自宋代洪咨夔的《送范漕赴召八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ǐ shì xī hú bàn shù mé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底似西湖半树梅”全诗:红丝步障海棠开,底似西湖半树梅。
要试平生调鼎手,安排青子待公来。
《送范漕赴召八绝》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丝步障海棠开,
底似西湖半树梅。
要试平生调鼎手,
安排青子待公来。
中文译文:
红丝步障海棠开,
底似西湖半树梅。
要试平生调鼎手,
安排青子待公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洪咨夔送别范漕赴召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花卉的意象,通过描绘红丝步障海棠开放的景象,以及将其底色比作西湖的半树梅花,来寄托对范漕的祝愿和期待。
赏析:
诗人选用了红丝步障海棠和西湖半树梅作为意象,以形容范漕的离别。红丝步障海棠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它的盛开象征着范漕前程似锦,充满希望。而将其底色比作西湖的半树梅,则意味着范漕离去后,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具有更深层的意义。"要试平生调鼎手"表达了诗人对范漕一生事业的祝愿,希望他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成功。"安排青子待公来"则是表达了洪咨夔对范漕的期待和信任,表示他将安排年轻的学子等待范漕的归来,以求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通过花卉的描绘和对范漕的祝愿,表达了洪咨夔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美好的期望。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都富有生动的色彩,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温馨而深情的感受。
sòng fàn cáo fù zhào bā jué
送范漕赴召八绝
hóng sī bù zhàng hǎi táng kāi, dǐ shì xī hú bàn shù méi.
红丝步障海棠开,底似西湖半树梅。
yào shì píng shēng diào dǐng shǒu, ān pái qīng zǐ dài gōng lái.
要试平生调鼎手,安排青子待公来。
拼音:dǐ shì xī hú bàn shù méi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