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伴老圃斜晖”出自宋代张炎的《新雁过妆楼(赋菊)》,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o bàn lǎo pǔ xié huī,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聊伴老圃斜晖”全诗: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
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
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
忆芳时。
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
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
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新雁过妆楼(赋菊)》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
风雨未至,庭院宁静,东边的篱笆上挂满了菊花。
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
手扶拄杖,重重走来,秋风吹起衣裳。
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
苗瘦的绿叶轻飘摇曳,黄色的花朵在田野间拂过霜枝。
忆芳时。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回忆起芳华时刻。翠微招呼着来喝酒,江上的雁儿刚刚开始飞行。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
湘潭没有人来悼念楚国的故事,叹息着落英自己搜寻,谁寄来了相思之情。
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
淡泊宁静的生活,只是在老家的园子里陪伴着斜照的晚阳。
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寒冷的花香应该弥漫在故乡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令人思念的鹤儿却还未归来。
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归来何时才算晚,问问旁边的松树却无言以对,只有花儿明白其中的意味。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深院静谧、秋风凉爽的景象。诗中运用了对花朵、植物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情和思念的表达。通过对菊花、鹤和落英等象征性的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悟。整首诗词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为主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返璞归真、追求心灵宁静的追求。同时,诗中融入了对人情世故和离散思念的描写,使诗词更具情感和意蕴。
xīn yàn guò zhuāng lóu fù jú
新雁过妆楼(赋菊)
fēng yǔ bù lái, shēn yuàn qiāo qīng shì zhèng mǎn dōng lí.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
zhàng lí zhòng dào, qiū qì rǎn rǎn chuī yī.
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
shòu bì piāo xiāo yáo lù gěng, nì huáng xiù yě fú shuāng zhī.
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
yì fāng shí.
忆芳时。
cuì wēi huàn jiǔ, jiāng yàn chū fēi.
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xiāng tán wú rén diào chǔ, tàn luò yīng zì cǎi, shuí jì xiāng sī.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
dàn bó shēng yá, liáo bàn lǎo pǔ xié huī.
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
hán xiāng yīng biàn gù lǐ, xiǎng hè yuàn shān kōng yóu wèi guī.
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guī hé wǎn, wèn jìng sōng bù yǔ, zhǐ yǒu huā zhī.
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拼音:liáo bàn lǎo pǔ xié huī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鲜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