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几泊洞庭霜”出自宋代赵蕃的《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iān zhōu jǐ pō dòng tíng shuā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扁舟几泊洞庭霜”全诗:扁舟几泊洞庭霜,曾见连林橘柚黄。
只道陋邦无此物,那知种树有诸王。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洞庭湖畔乘船游览时的情景,以及他对洞庭柑的赞美和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扁舟几泊洞庭霜,
曾见连林橘柚黄。
只道陋邦无此物,
那知种树有诸王。
译文:
小船停泊在洞庭湖畔的霜中,
曾见过一片连绵的橘树和柚树金黄。
我一直以为我所在的贫瘠之地没有这样的宝物,
却不知道种植这些果树的其实是众多的王公贵族。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和其中的柑橘树,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柑的赞美之情。作者在洞庭湖畔乘船游览,看到了连绵的橘树和柚树呈现出金黄色的果实。然而,作者却感到意外,因为他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不可能有这样珍贵的果实。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对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惊喜的感慨,构成了这首诗词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和柑橘树的美丽。作者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洞庭湖的寒冷和橘柚的金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果实的美丽和珍贵。诗中的"扁舟几泊洞庭霜"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乘船在寒冷的洞庭湖上停泊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最后两句"只道陋邦无此物,那知种树有诸王",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意外发现,以及对背后种植者的赞叹。这种意外和惊喜的感受,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思索。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提醒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发现美丽和惊喜,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种植者的敬意,以及对那些默默耕耘、创造美好的人们的赞美。
cóng wáng yàn bó mì dòng tíng gān sān shǒu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piān zhōu jǐ pō dòng tíng shuāng, céng jiàn lián lín jú yòu huáng.
扁舟几泊洞庭霜,曾见连林橘柚黄。
zhī dào lòu bāng wú cǐ wù, nǎ zhī zhòng shù yǒu zhū wáng.
只道陋邦无此物,那知种树有诸王。
拼音:piān zhōu jǐ pō dòng tíng shuāng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