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出自先秦谷梁赤的《郑伯克段于鄢》,诗句共12个字,诗句拼音为:shén zhèng bó zhī chǔ xīn jī lǜ chéng yú shā yě,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全诗

《郑伯克段于鄢》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的关联诗句:带甚字的诗句 带郑字的诗句 带伯字的诗句 带之字的诗句 带处字的诗句

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èng bó kè duàn yú yān
郑伯克段于鄢

kè zhě hé? néng yě.
克者何?能也。
hé néng yě? néng shā yě.
何能也?能杀也。
hé yǐ bù yán shā? jiàn duàn zhī yǒu tú zhòng yě.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duàn, zhèng bó dì yě.
段,郑伯弟也。
hé yǐ zhī qí wèi dì yě? shā shì zǐ mǔ dì mù jūn, yǐ qí mù jūn zhī qí wèi dì yě.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duàn, dì yě, ér fú wèi dì gōng zǐ yě, ér fú wèi gōng zǐ.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biǎn zhī yě.
贬之也。
duàn shī zǐ dì zhī dào yǐ, jiàn duàn ér shén zhèng bó yě.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hé shén hū zhèng bó? shén zhèng bó zhī chǔ xīn jī lǜ chéng yú shā yě.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yú yān, yuǎn yě, yóu yuē qǔ zhī qí mǔ zhī huái zhī yún ěr, shén zhī yě.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rán zé wèi zhèng bó zhě, yí nài hé? huǎn zhuī, yì zéi, qīn qīn zhī dào yě.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平仄韵脚


拼音:shén zhèng bó zhī chǔ xīn jī lǜ chéng yú shā yě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作者简介


谷梁赤谷梁赤,战国经学家。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

作者介绍


谷梁赤的概述

  谷梁赤是子夏的学生,子夏晚年居家著书授业,离谷庄颇近。后谷梁学成,封鲁为吏,著书立说。 其直系后人当在曲阜一带。到汉初刘邦祭孔时,申请回原曹国故里棠林坡一带,子孙以衍数万。其说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亦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为今文经学派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体裁与《公羊传》相近,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持论比《公羊传》平正,是研究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赤的影响

  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亦称《春秋谷梁传》。旧说鲁人谷梁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实际应是孔门讲习《春秋》的若干代学者集体的论议,整理编著成书的年代不晚于汉初。宣帝时,为之立博士。  

  《谷梁传》一般认为属于“今文经”(见经今古文学)。全书正文两万三千多字,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重点在阐述经义即《春秋》的政治意义,与《公羊传》大抵同调,但在个别具体问题上也有歧异。如鲁僖公四年《春秋》记:齐桓公伐楚,“楚屈完来盟于师”。《公羊传》称: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其言来何,与桓为主也。……与桓公为主,序绩也。”肯定了齐桓公取得的重大成绩。《谷梁传》却说:“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认为齐桓公成就有限,楚仍桀骜不驯,所论很不相同。 东晋范宁搜辑诸家训释著《春秋谷梁传集解》,标榜兼采众说、择善而从,唐人杨士勋又为之作疏,成《春秋谷梁传注疏》。清人钟文蒸有《谷梁补注》,网罗前人遗说,可供参考。

谷梁赤的评析

  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序?疏》云:“谷梁子名淑,字元始,鲁人。一名赤(按:尚有名喜、嘉、寘、俶之说)。受经于子夏,为经传,故曰《谷梁传》。孙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大善《谷梁》,又传蔡千秋。汉宣帝好《谷梁》,擢千秋为郎,由是《谷梁》之传大行于世。” 一般说来,人们认为《公羊传》、《谷梁传》用隶书写成,都是今文学派的。但《经学概论》却云:“近人崔适《春秋复始》认为《谷梁传》是古文学,且为刘歆之伪作。我认为《谷梁传》决非刘歆所能伪造,此书原为古文,后改成今文。 有人认为《谷梁传》成书于景帝时写定的《公羊传》之后。谓《谷梁传》成于《公羊传》之后,无可争辩;但《谷梁传》并非成书于景帝之后的武帝之时。”

  “有些学者认为无论公羊高或者谷梁赤,都未必是子夏的学生,托名子夏,只借以自重罢了。这一论断,我们认为是比较可信的。”“盖自孔子传授《春秋经》之后,其弟子凭自己所接受到的一些知识并掺和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各自口说流传,弟子再传弟子,辗转口传,至于若干年后才著于竹帛,沿传至今。至于公、谷二传中的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之处,我们认为这也是古书流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历代传授《春秋》的经师,他们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二传在成书过程中必然会兼收各自在传授中的一些见解和主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公羊传》与《谷梁传》,其中就有一些对《春秋经》文解释的不同之处,甚至有些还利用解释《经》文而相互攻击。”(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 点校前言》,第5-7页) 《经学概论》云:“《谷梁传》汉宣帝时立与学官,但东汉以来《谷梁》学不及《左传》与《公羊》二传盛行。汉魏以来治《谷梁》学的有尹更始、唐固、廉信、徐邈等十余家。东晋时,范宁辑汉、魏、晋十余家旧说,撰《谷梁集解》,诸家旧说皆废。唐代杨士勋以范宁《集解》为主,撰《谷梁义疏》。清代以钟文烝《谷梁补注》(全名《春秋谷梁经传补注》)较为详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